时代的变迁,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从前坐在茶室的老伯、搭地铁的上班族,手上拿著的刊物如今已被科技产品取代。正当实体刊物看似走向没落之际,有一群人在数码化时代坚持与纸为伍,出版及分享实体读物。究竟纸质刊物的回暖只是为了情怀,还是作为传播的媒介,印刷刊物自有存在的必要性和无法被科技取代的价值?

《一张纸铺开的人类文明史》作者埃利克奥森纳(Erik Orsenna)在书中提到,“纸是一个宇宙,如果不去看它,又怎么理解我们这个星球?”纸是人类最为倚重的传统知识载体,在文明的发展历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文化的传播、理念的传扬、历史的传承,都与纸有著密不可分的联系。作为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纸的出现为人类精神及思想的延伸提供了媒介。

然而科技产品的出现,让纸不再如过去那般重要。人们用短讯或电子邮件沟通的频率远超于手写信件,得到知识及资讯的管道也从纸质刊物变成了社交媒体和电子书。今天找来了两位与纸相关的80后——杂志图书馆“缦阅思维”(Mano Thinking)馆长何劲举,以及季风带书店创办人林韦地,谈谈他们与纸的独有记忆。

杂志图书馆“缦阅思维”(Mano Thinking)
杂志图书馆“缦阅思维”(Mano Thinking)

触纸兴怀 实际体验难替代

何劲举分享道:“我个人和纸之间印象最深刻的事,首先想到的是贺卡。我曾经自制了400张贺卡,写上祝福语和剪贴后送给朋友。在毕业后的20年,朋友拍了那张贺卡给我,让我颇有感触。虽然我不记得当时写了什么,但能够深深地感受到我的祝福透过纸卡的传递。”林韦地表示自己也会保存手写信件,这种亲笔留下的温度,是短讯无法取代的。

纸的触感是独特的,林韦地说:“以报纸为例,手持大版对开的实体物和透过平板电脑阅读,前者可以看到精美的排版,也能摸到纸的触感。我们不可能拿著和报纸一样尺寸的平板阅读,这种实际体验是无法被替代的。”

何劲举则认为纸有著触物兴怀的魅力,泛黄的纸币、有蛀书虫痕迹的书籍,都是时代的证明。“友人曾送我出生年份时出版的《读者文摘》,当年所发生的事不在我的认知范围内,但摸到实物的时候就产生了某种连结。你可以知道当代采用的纸质、图文的排版、感受翻阅的触觉;试想想,12本实体书摆在眼前和在电脑上分门别类归档好的电子档案、实际送一本书和分享网站链接,哪一种更能触动人心?”

季风带书店
季风带书店

网络阅读 易困于同温层

近年来,网络的普及改变了人们阅读的习惯,许多人更趋向观看视频。在遭受新冠疫情重创之后,多家出版社及印刷厂倒闭,实体刊物包括本报也面临停刊转型。林韦地指出:“推动扫盲运动及教育普及化的时间不算长,自古以来阅读人口本来就占少数,要做实体刊物肯定会面对各自的挑战。但我认为要追求质量(quality)大于数量(quantity)的内容,必须从书中获取。”

所谓“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林韦地续道:“虽说网络无国界,但其实待在网络的世界思想更狭隘。演算法让你看到你想看到的资讯,长时间在同温层取暖,思想也会变得更偏激。”对此何劲举也指,现代人接收到的资讯是碎片化的。“看一本书是由头到尾,而网络上的内容是一个接著一个的链接,带你偏离了原本想了解的事。加上连接了网络,在阅读时会有各种短讯或社媒通知的干扰,要完整吸收讯息是非常困难的。”

对于电子书和社交媒体上的文章,林韦地表示两者不能相提并论。“我认为电子书是纸媒的延伸,是需要付费才能阅读到当中的内容;社交媒体才是‘危险’的,需考量文章的真实性、标题和留言的陷阱。但以个人的体验而言,阅读纸质书比电子书来得更容易专心。”

纸是媒介 唯内容不朽

两人从事与纸相关的行业,是否是对纸质书的情怀支撑著理想?何劲举和林韦地不约而同表示,自己并非有多伟大的情操,而是纸有它存在的必要。“没有人会质疑黑胶唱片和胶片相机的存在,它们留下来的影视作品,品质不比数码电子生产的差。”何劲举说道。

林韦地举例:“为什么现代人有了电影还会观赏舞台剧、网络上听歌后还想要去看演唱会?纸本与虚拟网络存在著实际的差异,正因为这点,我们才会做实体刊物。另外,网络的好被过分高估,许多人是先在社媒上有名气,后在现实生活有影响力,有些本末倒置。现实(实体书)和虚拟(网络),前者的影响力应远大于后者。”

当然,网络的打击加速纸媒的灭亡是不争的事实。反正在社媒可以看到资讯,为何要购买报纸或读物?对此,林韦地提出观点:“这是线下做媒体或刊物的人需要反思的重点,要考量消费者的需求、本身的定位等。传统纸媒与杂志及书籍不同,资讯走向电子化是必须的,但或许可以考虑在实体报纸中做有深度的报导,可藉著纸本的力量推广。”

“报纸和杂志有时效性,但知识是不会过期的。其实自媒体越泛滥越好,久而久之人们会分辨好的内容。纸只是媒介,时代会转变,而内容才是永垂不朽的。我们无法迎合每个人的需求,只能做好本分。经营杂志图书馆并非情怀,是我们看到纸的价值。”何劲举补充道。

探索纸的存在意义

纸的伸缩性和发展空间很大,可传递知识,纸艺和纸玩则可勾勒出不同人的共情。要探索纸存在的意义,可透过何劲举及林韦地的推荐,走入“纸”的世界。

何劲举推荐:树火纪念纸博物馆
简介:麦子不死,种子无以新生,树皮腐草转化为纸。在这过程中,我们看到物质不灭、精神不死的验证。全台唯一的纸博物馆,让大众能以近距离的手作体验和导览服务,探索纸为生活带来的无限创意。

林韦地推荐:《纸的大历史》
简介:纸张使不同时代和群体间学者彼此的持续对话成为可能,他们的理念可透过纸穿越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建立关系。这本书诉说著从蔡伦造纸到数位时代,跨越人类文明2000年的世界之旅。

面子书: 
manothinking
jifengdai.my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视频截图

2包香肠RM7.90优惠 顾客付款后才惊觉“中计”了!

阅读全文

新航SQ321遇上严重湍流 一人死亡约30人受伤

阅读全文
示意图

4兄弟轮流性侵亲妹 大哥认罪判监20年打24鞭

阅读全文

卷入切碎机 工人半身血肉模糊亡

阅读全文

新航遇严重湍流 机舱内惨况曝光

阅读全文

设置黑幕遮富士山 防游客不文明行为 【东方头条】2024-5-21

阅读全文

我们的纸感年代 印刷成刊最后把关

特写

每一个时代的进步都伴随著汰旧换新。习以为常的资讯接收管道,逐渐被快速传播的新媒体所取代,那些翻开报纸就能感受到的印刷纸墨...

阅读全文

打造自家口罩品牌 本地商家把握防疫商机

特写

口罩,作为防疫下最重要的商品,带动一波口罩商机,进而吸引本地不少商家纷纷推出自家口罩品牌。只是,作为防疫品,它究竟是真商...

阅读全文

PUA情感操控4步骤 谨防陷入圈套

特写

“我被PUA了!”你或许曾在社交媒体上看见这句话,一般用来形容遇上渣男渣女,但你真的了解什么是PUA吗?PUA绝对不是普...

阅读全文

体验比打卡更重要 后疫情时代旅游形态

特写

几时可以去旅行?疫情从去年持续至今,大家都非常关注各国何时解封开放,甚至有人已经默默在计划疫情后的旅程,只是,后疫情时期...

阅读全文
除了植物肉、植物奶,市面上还出现了植物蛋及植物鱼。去年底,国际食品生产商雀巢(Nestle)宣布推出纯素金枪鱼“Sensational Vuna”,率先在瑞士上市,并计划将该产品推广到全球市场。这款植物基金枪鱼肉含有6种植物性成分,其中豌豆蛋白是关键成分。

永续蛋白质 植物肉的演变与未来

特写

随著素食风潮的普遍化,植物肉在饮食市场上慢慢崛起。戒肉对一部分人来说并非易事,而植物肉能在吃菜的时候也感受到肉的滋味,让...

阅读全文

植物基蛋白 饮食新方向

特写

素食风潮早已不是新鲜事,茹素的原因也从个人宗教、健康因素,延伸到以保护地球为目标。近年来,不少餐饮业开始推出素食选项,就...

阅读全文

【特写】走过坎坷 坚韧盛放

特写

小时候很喜欢听阿嬷说著她的故事,那个年代的女人尽管命运坎坷,但叙述中的曲折经历,每每让人听了感到意犹未尽。配合三八妇女节...

阅读全文

行事作风不符“规范” 标签背后的故事

特写

身为女人,从小可能都被妈妈念过“女孩子怎么这么粗鲁”、“做么把头发剪到那么短”、“女人不要太强势、精明”、“笑得那么大声...

阅读全文

科学布置年度计划 今年努力不白费

特写

鼠年伊始,大家都过得跟老鼠一样,因疫情爆发躲在家里不敢出门;来到牛年,大家总盼望可以牛气冲天,跟牛一样埋头苦干,刻苦耐劳...

阅读全文

盘点奇特工作 淘宝2020年度十大冷门职业

特写

你听过最奇特的职业是什么?日前,淘宝公布2020年度十大冷门职业,所谓的“冷门”代表这些职业在这个年代的稀缺性,因此榜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