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小意境深,景微情趣浓。”不用改变世界,无须花费心力。足不出户,你也能主宰一处“小自然”。
走进五木工作坊,开放式橱柜摆满大小各异的玻璃缸,乍看下还有点植物实验室的感觉。定睛一瞧,嘿,植物与造景结合成微型的生态系统,在灯照下勃勃生机,水蒸气布满壁内,从玻璃瓶望进去,朦胧间好似误闯迷雾森林……

何谓玻璃盆景?玻璃盆景,也称微型景观。主要使用苔藓类配搭微型观叶植物,放置在透明的罐内制造出各式主题的景观。现代生活节奏快,只需将一个绿色景观缩小放入透明玻璃的瓶罐里,让植物自行光合作用,尽管存于封闭空间,也能自然成长。

小小的罐内竟是微观世界的全部。五木工作坊创办人何碧玉与覃绣凤,正是被这精妙的微观世界所吸引,进而深入研究玻璃盆景。她们于2020年接触后,毅然投入此领域。然而,玻璃盆景需使用的特定材料,如:植物、土壤、装饰用的碎石及木材等,需要一番精力寻找。

何碧玉表示,玻璃盆景无需天天照料,只需给予足够的灯照,半个月或一个月只需浇一次水即可,可谓是“懒人植物”。

为了更贴合大自然的感觉,还可以将活物如小植物、昆虫等投入,将其打造成自然生态。重点来了,何碧玉随即抽出一个小盒,里面竟是到处乱爬的小虫!不等记者尖叫跑走,她解释道:“虽说玻璃盆景里的土壤、植被等可能携带昆虫,但也有昆虫爱好者将虫子养殖在盆景内。一来除了给昆虫良好的生长环境,二来也能将盆景当成装饰品。”

当然,除了使用活物,还能用小模型装饰,营造出出故事感,为自然景观增添活力。

盆内世界大不同,虽然材料大同小异。如何营造出玻璃盆景的故事感,就相当考验个人的审美及造景能力。覃绣凤向记者展示其中一个盆景:长石竖插入土壤,苔藓密密麻麻地围绕“山巅”,几名身穿武装的侠士各自守望山峰,恍如上演一出武侠大片。

相比陆地景观,雨林景观则需要较多设备来达到维持生态环境的效果。看似平平无奇的鱼缸,实则装置洒水器、照明设施等等。更复杂的,还有过滤设施、控温设施、充氧设施。

繁忙的生活里,光是照顾好自己,已是精疲力尽。玻璃盆景除了容易照顾外,还能带给人们疗愈的感觉。看著盆内一片生机勃勃,像是把浓缩的大自然置于身边,让人在忙碌的生活中感受到轻松自在的气息,给观者带来舒缓与放松。

【资讯站】
五木工作坊
地址:AS 94, Jalan Hang Tuah 4, Taman Salak Selatan, 57100 Kuala Lumpur.
联络方式:+60 11-1098 8988
要看最快最熱資訊,請來Follow我們 《東方日報》WhatsApp Chann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