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世界赖罗傅三个姓氏联合在吉隆坡召开恳亲会。我受邀担大会议长。出席恳亲会的,除本地三姓的宗亲之外,也有来自台湾以及东南亚各地的三姓宗亲。后来,我担任富贵集团的顾问,受到集团创办人拿督邝汉光之邀,参与撰写本邦华人重要姓氏的简介。

华人是重视血缘的族群,家有家谱,族有族谱,由来已久。我们常说饮水要思源,做人要有根有本,认识姓氏的根源是重要的。但是今日本地的华人社会对自己姓氏的历史已经到了一问三不知的地步。有人说重视血缘姓氏是过时的封建思想,其实不然。说到做人要有根有本,必须由认识自己姓氏起源开始。

谈起姓氏,虽然有关这方面的著作很多,但是较为重要的是宋代出版的百家姓。这一本书,以前是中国民间幼童的启蒙课本。不过我觉得仍有必要将有关姓氏的来龙去脉作最简单的述说,使读者能有基本的认识,知道其起源与演变。

姓是血脉延续的称号,在古代社会,各个部落的群体,都以各自用姓氏作为表明身份的标志。原始人类社会,婚姻制度尚未成立。孩子只知有母,不知有父。因此,华族历史上最初出现的22个姓都从女旁如:姬、姜、妲、姒、赢和姚等。当时的人都随母姓。后来社会生产方式有了改变,婚姻制度确立,男权取代女权,孩子都随父姓。

秦朝的姓氏之别

秦朝之前的周代,以封建制度治国,“封建诸侯,以屏藩周”。周初建国,分封了七十多个诸侯国。诸侯又把土地分给自己兄弟臣属,这些封地的地名就称为氏。姓是标明血缘的代号,但氏不是区别血缘的。氏是从姓中演变而来的分支,是权力和地位的称号。秦代以前的姓和氏是有区别的,到了秦朝废除封建制度,代以郡县制度。于是氏便失去了意义。氏逐渐与姓合而为一。今天讲姓氏,实际上是指姓而已,氏已没有了意义了。

大约在公元前2000年,那是中华文明曙光的时代。神话中有三皇五帝的传说。所谓三皇是伏羲、女娲、神农。五帝是黄帝、颛项、帝喾、唐尧帝、虞舜。清朝名学者顾炎武说:“言姓者始于五帝”。最初的姓只有22个,现在收录在《百家姓》一书的姓氏就有504个。华人的姓氏由少至多,是经历了演变繁衍的结果。追溯历史,可发现姓氏演变的种种形式和轨迹。周朝的天子姓姬,当时周朝的诸侯国姓姬有卫国、郑国、晋国、吴国、燕国、虞国、号国和赖国。吕尚姓姜,即姜太公,封在齐国。还有妫姓封在陈国。那些诸侯国的首领,又把国土再分给自己的子弟和臣属,开枝散叶。到了战国时代,各个诸侯国的国名,都成了国内人民的姓氏,如齐、鲁、宋、郑、韩、魏、赵、吴、陈、蔡、卫等姓氏,原来都是国名。诸侯国内较小的封地叫采邑,比采邑更小的封地为关、乡、亭。由采邑的地名成为姓氏有刘、冯、卢、崔、范、商、邯郸。由关封地的地名成为姓的有苏、毛、温、尹。由以乡封地名为姓的,有阎、陆、斐、郝,以亭封地为姓的有欧阳。

周朝建国之后,政府部门有了分工:司徒管土地、司马管军事、司空管工程、司土管官史、司寇管刑狱。这五种官名,后来都成了司职者子孙的姓氏。还有负责管宫廷文书典籍的官员叫史佚,后来史佚的子孙便以史为姓。

在《百家姓》书中的姓氏都有一个郡望也叫堂号。这些郡望多数是汉朝与晋朝时代的地名。郡望是最初祖先的发详地,每一个姓氏都有一个郡望,但也有些姓氏拥有一个以上的郡望或堂号。譬如说赖姓就有两个郡望即颖川和松阳。有时几个姓氏共同拥有一个郡望;如陈、锺、赖三姓的郡望都是颖川。原来在古代三姓的祖先都住在河南省的颖川即颖水一带。各姓的后代,到了华南和世界各地,不忘最初的祖籍。依然以颖川为郡望。总之郡望是姓氏族人的发祥地。郡望都是古老的地名,王姓的堂号是太原,叶姓为南阳,黄姓为江夏,林姓为陇西。汉人从中原到南方,再从南方远涉重洋,仍然没有忘记我们祖先的发祥地,是一种很好的传统。

《百家姓》是怎么样的一本书?它是以前社会的蒙学著作,也就是学童初入学时的课本。《百家姓》与《三字经》都是幼童的启蒙课本。它将华人的传统姓氏编成四言的韵文,句句押韵,使人朗朗上口。《百家姓》相传为宋代钱俶所编著,大概成书于公元760年代。宋代的皇帝姓赵,因此,排列上赵是开头的第一个姓。《百家姓》一书收录了504个姓,其中有38个是复姓。

同姓结婚不成问题

姓氏是维系氏族的纽带,也是促使同一血缘的人团结成为一氏族的因素。另一方面,古人早就发现近血缘的婚姻,对后代遗传不利,所以坚守同姓不婚的规律。不过回顾历史,自南北朝以来,出现过多次外族南移,与汉民族大融合,加以华族祖先从黄河流域,渐渐四处迁移。先到华南,再到马来西亚和世界各地。因此除了近亲之外,大家的血缘关系都很遥远。今天,在马来西亚华人社会,如果不是近亲,同姓结婚是不成问题的。

华人以汉族为主,其实居住在神州的还有54个少数种族。在历史上又有5次北方外族的南下,加入了华族的大家庭。

回顾历史,追溯各个姓氏的来源,我们会发现有些姓氏彼此是有关系的。周武王分封诸侯时把他的兄弟叔颖封于赖国,后来赖国被楚国所灭。为避战乱,赖国遗民有改姓罗或改姓傅的。因此,赖罗傅有血亲之缘。上世纪90年代,在吉隆坡举行过世界赖罗傅恳亲会。今天,在河南息县古赖国的国都故地包信镇,每年都举行一次赖罗傅谒祖大典。

刘、关、张、赵四姓有古城结义之盟。辛、柯、蔡三姓以及苏、连、许三姓都各自有他们的关系。因此,在槟城有辛、柯、蔡宗祠、和苏、连、许宗祠。吉坡隆有刘、关、张、赵共组的古城会。

以前在中国农村,同一个姓氏聚居在同一村落,各个同姓的村落,都是同一姓氏同血缘的亲人。族人必须建祠堂供奉祖先的灵位。可是到了海外,族人东奔西散,要建立宗祠是颇费周章的事。但是我们的先辈还是数典不忘祖。

在马来西亚建立了许多血缘性的宗亲组织,诸如由单一姓氏组成的血缘团体有叶氏宗祠、李姓的陇西堂、黄姓的江夏堂、王姓的太原堂、罗姓的罗氏公会、赖氏公会、傅氏公会;由多个姓氏组成的团体有刘、关、张、赵组成妁古城会,辛、柯、蔡宗祠,苏、连、许宗祠等。

要看最快最熱資訊,請來Follow我們 《東方日報》WhatsApp Channel.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警方在枪杀案现场调查。

3辆轿车围堵疑遭寻仇 男子用餐时遭开枪射死

阅读全文

女子更换轮胎 遭罗里撞毙

阅读全文
警方连同案中父子回到案发现场进行调查。(大都会日报)

母杀女自缢案 幸存7岁男童天天问还能见妹妹吗?

阅读全文
马股今日重新走高,并重返1620点水平。(档案照)

一天急涨RM 2.02 BLD种植惊艳全场

阅读全文

夜晚用餐遭围堵袭击身亡

阅读全文

“辰星 晓月” 成全民萌宠 万众引颈盼亮相

阅读全文

【东方文荟】泰人潮语唱戏,华人泰语潮剧

东方文荟

说起潮剧,那可是我们儿时庙会的记忆,台上咿咿呀呀,台下扇风吐瓜子皮。要听潮剧,还得要等神诞或是七月普渡,也不容易遇到。在...

阅读全文

【东方文荟】五十年代马新华校学生运动回顾

东方文荟

一,马新学运产生的社会与政治背景50年代是马来亚与新加坡学运兴起和发展的时期,也是英殖民政府实施紧急状态的重要时期。19...

阅读全文

雷秋明:南大湖的回忆与联想

东方文荟

两年前在南洋理工大学读研究所,曾漫步在南大湖畔,却从未有意识要去了解她的过去。她予我,只是乌龟爷爷们的安乐窝。苍白的回忆...

阅读全文

【东方文荟】国家独立和政治演变

东方文荟

拟定国家原则的用意是为了要达致种族之间能够亲善团结。 1957年马来亚的独立是建国的起点。1969年513爆乱之后,巫统...

阅读全文

孙和声:中华民族与中国

东方文荟

评论人陈良在〈政治与学术之间〉一文中提到,“华人”这个用语,早在千年前便已出现,其概念可推得更久,而非如刘镇东所言,是英...

阅读全文

童敏薇:“占中”关你咩事?

东方文荟

日前,中国“六四民运”领袖王丹在吉隆坡一场讲座就谈到:民主最早讲究的是行政、司法及立法三权分立,后来出现第四权(新闻)言...

阅读全文

【东方文荟】我为何参与“占中”?

东方文荟

踏入十月份的香港,就像这几天的天气一样,风云色变。沉重的低气压一直缠绕著香港,代表两股不同意见的黄丝带和蓝丝带正在角力。...

阅读全文

【东方文荟】冷战博弈与东盟诞生

东方文荟

东南亚位处太平洋与印度洋间的重要战略地位,因此东盟各国成了美中冷战的博弈与较劲阵地。 摘要:东南亚位处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

阅读全文

【东方文荟】整合

东方文荟

近年中国整理古籍,大型套书的出版使原本不易看见的文献资料得以方便研究者使用,最显著者即为《清代诗文集汇编》,此八百册虽与...

阅读全文

【东方文荟】英殖地政府功过

东方文荟

英国殖民政府,在统治过的国家有功也有过,虽然在各个领域为人民带来了很多知识,但是他们的首要目的都是以英国利益作为前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