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清风亭》是麒派创始人周信芳先生的代表作。该剧之故事梗概是:薛荣赴京赶考,其妻严氏与其妾周氏不和,后者于元宵节产下一子,严氏命仆人将其抛弃在野外。被弃之婴儿恰被前往观灯的张元秀夫妇发现并带回家抚养,取名张继保。继保13岁时,知张氏夫妇乃其养父养母,于是向二人索要亲生父母,与元秀发生争吵。他为躲避后者之责打,逃至清风亭,恰遇上京寻夫的生母周氏,并被其带走,投奔在京做官的父亲。继保走后,张元秀夫妇日夜在清风亭守望,盼其归来。由于年迈多病及生活贫苦,二人沦为乞丐。后继保得中状元,路过清风亭,张氏夫妇上前相认,但新科状元竟将昔日的养父母视同陌路之人。元秀夫妇万分悲愤,双双碰死在继保面前。

由上述情节可见,该剧之主旨无非是谴责张继保之忘恩负义,告诫世人要知恩图报。诚然,张继保确实有其冷酷无情之一面。比如他在得中状元之后,奉父命回乡祭祖。临行前其亲生母亲周桂英嘱咐他应当去与张元秀夫妇相认,提醒他“须记张老夫妇恩”、“莫做亏心负义人”。对于母亲的要求,张继保起初不肯答应:“堂上现有父和母,岂认他人作爹娘!”周桂英谴责他道:“若不是张老夫妇将你捡去一十三载,儿焉有今日!口出不义之言,非我子也。”张继保这才勉强答应了母亲的请求,不过他却嫌贫爱富,心里想道:“我家世代书香,如今我又高魁得中,若是去认张老夫妇做了父母,岂不被人耻笑!”后来张继保回乡之时,在清风亭见到上前与他相认的张元秀夫妇。他非但不肯承认自己是元秀夫妇的养子,而且还反咬一口,诬蔑他们“冒认官亲”,由此可见其人之薄情寡义。

“施恩不图报”之意

张继保冷漠无情固然应当谴责,但细审《清风亭》之故事,其养父养母——张元秀夫妇亦有不是之处。我想从程派名剧《锁麟囊》的一个情节谈起。剧中薛湘灵与赵守贞同在春秋亭避雨。薛湘灵怜贫济困,将锁麟囊赠与赵守贞,以帮助她摆脱生活上的困难。临别之际,赵守贞要赠囊之人留下姓名,以图日后相报,薛湘灵却道:“漂母饭信,非为报也。”其典故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大意是:韩信年少时穷困不得志,在城下钓鱼。有几个老年妇女在河边漂洗丝绵一类的东西,其中的一个见韩信饥饿,便给他饭吃,如此竟持续了数十日。韩信很高兴,对她说:“我将来一定要重重地报答你。”她生气地回答道:“你身为男子汉大丈夫,不能自食其力。我不过是怜悯你,才给你饭吃,哪里是希望报答?”薛湘灵据此所讲的“漂母饭信,非为报也”,表达了“施恩不图报”的意思。

但《清风亭》一剧中的张元秀夫妇则抱著一种“养儿防老”的观念,希冀继保在长大后对他们有所报答。所谓“有子无钱也高兴”、“无钱有子不为贫”,因为从长远来讲,正如元秀之妻贺氏所说:“叫他(继保)安心读书,书读好了,我二老岂不更有依靠了。”张继保通过读书而做官,自然能给其养父、养母带来富贵,这样他们二老的生活也就“有依靠了”。

出于这种目的,张元秀夫妇并不希望继保同他的亲生父母团聚。因为继保一旦离去,他们也就失去了靠山,将来也就没有了发财致富的希望。张继保十三岁时发觉张元秀夫妇并不是他的亲生父母,于是向他们“要他的亲父亲母”。这本属人之常情,可张元秀非但不以实相告,还对此横加指责,他先是怒气冲冲地对继保说道:“说什么是亲不是亲,一十三载养成人,人大心大不听教训,我打死你这个奴才。”而后又骂继保道:“小奴才你太无礼,一十三载你忘却了恩义。”如果元秀真是爱自己的养子,那么他应当帮助继保去寻找亲生父母。可元秀满脑子装的都是自己,他念念不忘的是自己对于继保的恩德,生怕继保忘恩负义,不思报答。于是便对继保无端指责。

养儿不过为防老而已

当继保被他亲生母亲从清风亭带走之后,张元秀悲伤地唱道:“娇儿娘行无踪影,点点泪珠洒胸襟。只说养儿防备老,事到头来一场空。”单看前两句,我们还以为元秀是出于对继保的感情,舍不得他离自己而去。可看了后两句我们却明白:原来元秀抚养继保只不过是为了“防备老”而已。继保离去之后,元秀发现自己13年来的努力白费了,这正是所谓“事到头来一场空”。他为此而感到愤愤不平。我们再来看元秀之妻贺氏的态度,继保离去之后,贺氏也感到十分难过,以下是她的自白:“娇儿一去无音信,倒叫为娘痛在心。”这也算得真挚感人,然而下文却是:“有子无钱终有靠,有钱无子枉徒劳。抱来一子防备老,费尽心血一旦抛。”其思维方式,同张元秀简直是如出一辙。看了这番话,不由得人这样想,他们夫妇二人当初抚养继保,固然有良心发现,可怜这个尚在襁褓之中的小孩子之一面,但也夹杂著“养儿防老”这种功利的念头,而且这种念头随著时间的推移而愈发强烈。

我们也可以来看后来继保回乡祭祖路过清风亭时张元秀夫妇之言谈举止。二人表现出一种一种攀龙附凤的心态。他们在意的是继保“新科状元”的身份,梦想著被养子认下,成为“老太爷”、“太夫人”。后来张元秀在清风亭中见到继保,立马现出一副阿谀奉承的嘴脸。他对养子说道:“儿啊,恭喜你做了官,为父来了,还不下位来迎接为父吗!”不料继保并不买他的账,将养父、养母视同陌路之人,最终为了摆脱他们的纠缠,赏了“二百铜钱”与他们。张元秀觉得自己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于是便恼羞成怒,他说道:“可怜世人心太贪,无钱无子意惘然。老汉无子又无钱,妄想继子接香烟。我二老终日盼你把门楣换,原来是富贵贫穷不一般……辛苦抚养十三载,这这这报恩就是这二百钱!”看来,张元秀夫妇抚养张继保,是希望他日后能够“报恩”,带给他们富裕的生活,使他们的社会地位得到提升。

张元秀夫妇这种“养儿防老”观念,殊为不足取。从后来他们对继保的态度来看,已经没有多少情感的成分,反倒是功利性的因素占了主要地位了。父爱、母爱之所以崇高、伟大,就在于它们是无私、不求任何回报的。如果这种爱掺杂了功利性,像张元秀夫妇那样,整天想著子女在长大以后应当如何报达自己,那么它也就不值得人们去歌颂与赞扬了。反观《锁麟囊》,薛湘灵以诚待人,将内藏珠宝的锁麟囊赠与赵守贞,而不求任何回报;赵守贞为其诚意所打动,故而一直念念不忘薛湘灵的恩德。相比张元秀夫妇,薛湘灵的境界不知要高出多少倍。

然而,施予别人恩惠而不求任何回报,这是一种很高的人生境界。施恩图报,乃人性使然,亦无可厚非。特别是像张元秀夫妇这样,本身一无所有,辛辛苦苦抚养张继保一十三年,指望他有所回报,也是可以理解的。两相比较,张继保更应受到谴责。因为对于一个人来说,知恩图报是最基本的要求。若反其道而行之,像继保这样,即便能够一时侥幸成功,得中状元;但从长远来讲,亦无法在社会上立足。这会让所有人都不愿意再帮助他。故而,继保对养父、养母之冷漠无情是不能够得到宽恕的。

要看最快最熱資訊,請來Follow我們 《東方日報》WhatsApp Channel.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警方在枪杀案现场调查。

3辆轿车围堵疑遭寻仇 男子用餐时遭开枪射死

阅读全文

女子更换轮胎 遭罗里撞毙

阅读全文
警方连同案中父子回到案发现场进行调查。(大都会日报)

母杀女自缢案 幸存7岁男童天天问还能见妹妹吗?

阅读全文
马股今日重新走高,并重返1620点水平。(档案照)

一天急涨RM 2.02 BLD种植惊艳全场

阅读全文

夜晚用餐遭围堵袭击身亡

阅读全文

“辰星 晓月” 成全民萌宠 万众引颈盼亮相

阅读全文

【东方文荟】Confucius还是Kong Zi

东方文荟

出席第9届孔子学院大会,除了就近和海内外汉学研究者交流之外,同时也见证了孔子学院10年走过的路。孔子学院(Confuci...

阅读全文

孙和声:大马式非均衡联邦体制

东方文荟

巫统的东渡,使非穆斯林土著处于劣势。这自也难免引起非穆斯林土著的不满,及产生离心。 什么是联邦体制(Federalism...

阅读全文

【东方文荟】忆梁丁尧兄

东方文荟

丁尧兄于今年11月1日在新加坡医院安祥辞世,这是他的贤内助陈彩云女士亲自在11月3日通过电话告诉我的。她说,丁尧生前告诉...

阅读全文

古元佑:幸福来源于吾人自己

东方文荟

佛陀曾说:“幸福来源于你的心”。现代科学也证实:幸福与人们的大脑(知识)无关。相信吗?“心舒服了,人就幸福了”嘛!古语云...

阅读全文

姚丽芳:林连玉与公民权

东方文荟

林连玉的一生中出现两宗重大公民权事件。大家耳熟能详的是林连玉60年代被褫夺公民权案件。1961年接到将被褫夺的通知,马来...

阅读全文

【东方文荟】个人主义的地狱出口

东方文荟

剧场与社会如果从剧场美学的变迁可以辐射出社会大众文化心理的改变,孟京辉现象在当代的中国大陆剧场的确是值得研究的一个对象。...

阅读全文

【东方文荟】晨读“革命外交”札记

东方文荟

中国共产党(中共)在1949年建国以后,除了台湾之外以及边疆的几个划界问题之外,基本上已经是入住中原,天下大势已定。中国...

阅读全文

孙和声:伊斯兰与现代性

东方文荟

对伊斯兰主义而言,民族主义是破坏穆斯林共同体的颠覆性思想与感情,也是致成伊斯兰世界四分五裂的主因之一。所以,伊斯兰世界对...

阅读全文

【东方文荟】大马民俗发展的方向和轨迹

东方文荟

民俗文化,简要地说,是世间广泛流传的各种风尚习俗的总称。世界各国的民俗学研究,大都有从本国国情出发的不同路数。有的国家偏...

阅读全文

【东方文荟】海外中华文化研究的学术交流

东方文荟

10月我参与了在福建福州举办的第二届《中华文化发展方略——两岸四地文化沙龙》。此项活动是由中华文化发展促进会、中国文化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