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生务德华小今年将迎来100周年,回望过去,1916年建于海南村的务德学校是由几间简陋的木板课室组成,办学方式从以前的自费夜校到今日的免费教育,无一不是热爱教育先贤的努力与功劳。

19世纪末,满清政府失政,中国动荡不安,西方列强相继完成工业革命,迫切需要从南洋殖民地取得更多的矿物、农业资源,大量华人移民涌入南洋,形成南洋华侨社会。

其中一些海南华侨,于巴生南部一处天然深水港湾登陆,即是今日的巴生港,那时称作瑞天咸港,他们最终在码头北部的内陆港落户。

不久后,海南同乡纷纷前来,伴之少数兴化与闽南人建立起海南村,从此落地生根,旺盛起来。村民虽然教育程度不高,但仍然希望儿女能受教育。

村民当时开办以自己家乡语言为教学媒介语的私塾、家塾、教馆、义学;直到1916年,才合力租了一间简陋的板屋,请老师教夜学,那时候老师只用海南语教学,且学生多已超龄。

1919年,海南村村民增至70多人,大家合力建一所高脚木板校舍,有校长1名、老师2位、课室3间,这是今日务德小学之雏形。

盼学子成人成才

从中国南来的移民越来越多,海南村的渔民亦逐年增加,学校学生人数也相应上升,十年后,海南村的居民多达500多人,学生也达至60多人。

1939年初,日军入侵中国海南岛,战乱使得更多中国人逃难到南洋来,令海南村村民一度激增至2000多人。

而在1941年底,日军开始进攻马来亚,55天后,马来半岛完全失陷,务德小学也被迫停办,直到1945年,日军战败投降,海南村村民于翌年复办务德小学。

务德校名有“务务实实育英材,德高望重扬四海”之寓意;“务德”二字蕴含著对学生之期许,盼学子能成人又成才,有为且有容,不负校名所托。

10日校庆晚宴筹建综合楼

2012年开学日,务德华小正式迁入柏兰城镇(Parkland)的新校舍,学生人数105人,一年级至四年级仅开5班。

在董事部与家教协会鼎力支持与配合下,务德华小校务逐渐走上轨道;目前学校共有816名学生,教职员36名,共开22班。

黄玉枝说,如今的务德华小每年都增加200馀位新生,估计到了2018年,课室就不敷使用。

他指出,为了解决课室不足问题,董事部计划兴建一座综合大楼,底层是停车场,第一楼是行政楼、音乐室、食堂、图书馆、辅导室和会议室。

“第二层有14间课室,第3与第4层是礼堂,预算耗资700万令吉。”

他说,董家协将于9月10日在务德小学举办“百年校庆暨筹募综合大楼基金晚宴”,希望尽快落实扩建计划,让莘莘学子有更完善及舒适的学习场所。

他希望各界善心人士及商家能本著爱护华教的精神,鼎力支持务德华小百年校庆晚宴。

60年前没水又没电 师生坐舢板上学

巴生务德华小董事长黄玉枝在6岁时,就随母亲从中国来到海南村,他7岁就在村里的务德学校接受教育,见证了学校超过半个世纪的发展。

他说,约60年前,一班学生人数约40人,全校共有200多名学生,当年的务德华小没有水电供应,也没有衔接道路,访客须从巴生港口乘坐舢板过来海南村。

“一些老师住港口,每天清早乘坐从港口现有的海事局码头乘坐舢板到来教书,约10分钟抵达学校,当时船费一人20仙。”

他追述,由于当时没有水供,村民和学校都会储存雨水,雨水煮沸后就可饮用,那时候环境污染程度不严重,喝了雨水也不会有问题,身体反而更强壮!

“后来,海南村附近沼泽地带获得发展成为仓房或厂房地区,务德华小才有水电供应,访客也可由陆路直达学校。”

黄玉枝说,早期的务德华小是亚答屋建筑,学校曾经历了2次翻修,地基已改为粗大的钢骨水泥柱,但校舍等仍是木板建筑。

大选后获准迁校

他指出,地理环境和发展因素,令海南村捕鱼业渐渐走向没落,村民开始往外迁移。“村里人口越来越少,学校学生人数一度锐减剩40名学生,原住民和外籍生就占了20名,校方因此决定迁校,经过3届全国大选后,我们终于获准迁校。”

黄玉枝说,初次获得的迁校地点,并不是如今的柏兰城镇,而是位于毗邻的绿林城镇(Bandar Botanic)。

他指出,董事会发现迁校地点靠近高压电缆,担心影响师生健康,而拒绝搬迁至该地点,才有后来将柏兰城镇中的8英亩政府学校保留地,分割出3.5英亩给予务德小学。

迁校期间,海南村里28名小学生转到其他学校就读,当中华裔学生就转到附近的青年华小。

为了安顿这些学生,他也补贴每名学生每月50令吉的交通费,每年11个月,有者长达5年,直至2016年所有学生都升上中学为止。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苏丹依斯迈路大树倒下酿1死2伤 伤者之一为72岁瑞典妇女

阅读全文

拍片要3岁儿跟父道别 母射杀儿子再自轰

阅读全文

又水灾! 这次是加影

阅读全文

韩国“和尚”DJ来马演出 马佛青:不尊重佛教【东方头条】2024-5-08

阅读全文

移民在山城 (下):设“台北丰”食堂 张毓鹏在銮圆梦

系列专题

来自台湾的张毓鹏,近退休年龄从台湾移民来马寻梦,他原本是在新山创业,因缘际会辗转来到居銮,第一次到访就发现这是他要寻找的...

阅读全文

KSSR高思维课程是“难”?还是“刁难”?(上):课程太难打击信心 KSSR高估学生能力

系列专题

(峇都巴辖25日讯)小学标准课程(KSSR)制度从2011年开始实施以来,课程网要、高难度的考题及高思维的运算模式一直备...

阅读全文

移民在山城 (上):矢打造安居乐业 简铭辰居銮扎根

系列专题

位于柔佛中部的居銮因当地南峇山及布鲁木山闻名,以及其名源自蝙蝠,素有“山城蝠镇”之美称。居銮作为华裔人口居多的二线城市,...

阅读全文

友族学华语(完结篇):从小学至大学 里文蒂坚持学华文

系列专题

来自新村的一名印裔女孩里文蒂,因家乡仅设有一间华小,机缘巧合下造就了她步上学华文之路,甚至在许多就读国中的华裔学子放弃报...

阅读全文

友族学华语(三):能说能写靠努力 印裔女孩爱华文

系列专题

华文是世界上最难学的语文之一,对于友族来说,学习华文是难上加难。印裔同胞毕葳娜在外公外婆建议下进入华小就读,因华文非本身...

阅读全文

友族学华语(二):热诚学华语 电脑老师融入华社

系列专题

巫裔同胞莎碧拉(26岁)自小由父亲送入华校就读,接受华文教育,她形容本身学习华文的过程是“先苦后甜”,小学刚开始学习认识...

阅读全文

友族学华语(一):从小看港剧 马来姐妹开班教华语

系列专题

语言是沟通工具、是文化载体,不少人在掌握自身的母语后,或因为兴趣、或因为工作需求,也积极学习第二语言拓展视野。我国是个多...

阅读全文

巴占宗教旅游潜能(下):巴占拜拜祈福 边逛边拍多乐趣

系列专题

(怡保13日讯)一边拜拜祈福,一边走走拍拍!怡保除了有远近驰名的霹雳洞、三宝洞和极乐洞外,巴占由于有多间独具特色的庙宇,...

阅读全文

巴占宗教旅游潜能(上):庙宇圣地 巴占新村旅游新卖点

系列专题

(怡保12日讯)坐落在怡保市区不远处的巴占新村,不仅具备了地利优势,如今再配合天时及人和因素,若透过宗教吸引更多香客团甚...

阅读全文

边佳兰因油而变(完结篇):外来人口涌入 边佳兰基设待强化

系列专题

边佳兰因“边佳兰石化综合计划”的启动,政府投入大量资源,提升及改善当地的基础建设,在短短3年时间,当地风貌出现很大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