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生人口日益增加且交通繁忙,在迈入21世纪后,市中心的街道无法负荷日渐增加的车流量,因此,地方政府实施多次的改道计划,以便能舒缓市中心的交通堵塞现象。
巴生北区市中心于去年进行改道计划,是为引导和舒缓吴福发路、吴平路和达峇路的车流量;这次改道深受市民和当地业者好评,市中心也多了许多乡团会馆和店面生意!
巴生南区火车总站一带,由于邮政局和银行相邻,且停车位有限,市民在当地办事时,往往为贪方便而双线停车,导致交通拥挤,所以当地才会进行多次改道计划。
生昌洋服店业者马君超(78岁)指出,彭亨井老街原本都是双向道,在10多年前,改为单向道时,汽车从甘榜爪哇路一方往火车总站方向驶去;由于人口流失,单向道的改变让更多店铺提早结束营业。
“大约两三年前,市议会又再次改道,这次的改道对当地店铺业者带来严重的交通威胁,在上个月农历新年期间,一个月内就发生5宗交通意外,多家店铺不断被车撞损,我女儿的车子也被撞坏!”
他解释,在火车站前的道路有个大拐弯路段,平时凌晨3时至5时这段时间非常危险,许多喝醉酒的司机在拐弯处都会来不及反应,导致车辆总是撞向店铺。
撞店路灯也遭殃
“交通警察和地方政府部门都知道该处是交通黑区,市议会也就在当地设立告示牌和路灯,不过前阵子连路灯也遭殃,市议会只好将拐弯处的路灯往道路内移。”
他指出,由于醉酒驾驶所导致的交通意外,受害和钱财损失的都是当地业者,故他们曾致函市议会要求在拐弯处设置减速线,不料市议会则要求收集20人的签名方可处理。
据了解,马君超本身于14岁就开始跟随父亲马卓平学习裁缝,父亲后来在老街开了一家洋服店,最后则由他子承父业,继续了在当地经营了五六十年的老店。
马君超指出,英殖民时期的布料颜色选择非常少,而且多是来自印度的品牌,所使用的也是古老木炭熨斗;当时缝制一件短袖衣裳才1令吉20仙,长袖衬衫则是1令吉30仙!
他说,本身40多年前与老伴结婚,两夫妻就开始一同打理这家裁缝店;如今每周7天都照常营业,老顾客不论搬离多远都会回来这里定制合身和舒适的衣服。
他说,老街在近年来开始有人气回流现象,唯一担心的就是当地的交通安全问题;希望有关当局能设减速线,让晚上的醉猫和夜猫子经过老街拐弯处能减少交通意外!
要看最快最熱資訊,請來Follow我們 《東方日報》WhatsApp Chann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