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名谢德生,她给自己取了新名字“丽容”,意指美丽的容貌。“儿时看报章见孙悟空能七十二变,而我只希望有一天能变成女人。”74岁是不折不扣的老人了,当了18年的军人,退役后开德士谋生,还育有4名孩子,却始终认为自己不该是男儿身。他说:“老天给了男人的身体,我无法拒绝,但穿女装我心里才舒坦,现在的我很开心,完全不管别人怎么看。”

年近半百时,丽容正式以女人的身份生活,她身穿自己缝制的女装上巴刹买菜、到商场购物、出席家庭聚会和同学会。近年随著年龄增长,出门的次数也逐渐减少,偶尔到附近的百货市场添购日用品,邻里中有人需要载送,她便开车接载,赚取少许零用钱。她笑指自己不向往旅行,也不求富贵,“我只要能每天打扮得漂漂亮亮,心情就会很好。”

衣橱里挂满花色百样的女装,是丽容毕生的心愿。
衣橱里挂满花色百样的女装,是丽容毕生的心愿。

这或许和我们身穿不合适的服装会感觉浑身不自在的感觉雷同,穿上女装才能让她感觉安慰,她忆述:“我有一个姐姐和一个嫂嫂,大约7岁时就开始偷穿嫂嫂的衣服,她和我身形相近。后来结婚了,就晚上在家穿太太的衣服,但内衣的尺寸不对,我买新的。”即便是18年正规军的生涯,她还是不改这样的习惯,“夜里换了女装躺在床上,盖上被单躺得直直的。”回忆起那些日子,她叹:“没办法,不穿女装,心里憋得很辛苦,脾气也会变得暴躁,所以哪怕只是穿一下子,也足够了。”

太太知道她喜欢穿女装的癖好,但日间她穿的是军服,只有晚上在房里穿,所以也就没有干涉。话虽如此,最后对方也还是离她而去,另组家庭。她辩称:“易装的癖好不是导火线,还在交往时,她就已经知道了。”和太太分居后,丽容独自抚养当时分别12岁、9岁、6岁和5岁的两儿两女,是爸爸,也是妈妈。她笑称:“现在他们都已经四十多岁了咯。当年是真的很辛苦,蜡烛两头烧,还在驾德士,心里就著急要回家煮饭给孩子吃,连手都不由自主做出握锅铲炒菜的动作。”

坦然接受自身的不同

三十多年前斩断的夫妻情,如今再提起,问丽容是否还爱当初那个认识两个星期,便情投意合赶往注册的女人,早已是“老翁”的她稍微停顿思考了一下,说:“她也曾经问过我这个问题,当时我回答她‘我爱不爱你,你心里最清楚’。现在你问我,我…嗯。我是爱她的。我的大门还是为她打开,她回来一天,我就爱她一天。”

若是抱著非黑即白,非男即女的态度来看待,看到这里或许已经陷入了混乱。回顾自己的大半生,丽容自己下了个结论:“我是由2/3的女人、1/3的男人组成的,别人口中的雌雄同体。”她谴责现代男人好吃懒做,不养家,认为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其实都应该要有责任感。“该像个男人时还是得像男人。”说这句话时,眼前的她倒是挺有男人味。

1985年,她心血来潮穿女装回母亲的家,邻居问:“那是你儿子啊?”母亲答:“我的女儿啦。”那一个画面,丽容还记在心里。前半生都被性别认同的事所困扰,她指自己在完成了作为儿子、丈夫和父亲等各种社会性别所规范的义务后,终于愿意面对自己,“还记得第一次穿女装出门是去购物商场,非常紧张,但走一趟后,发现虽然有人在看,但感觉还好,自己的心情没有受多大影响。”她感慨:“那么多年来,我一直在忍耐。一直到鼓起勇气走出去那天,就真正克服了。”

接受自己是人生最重要的一门功课,但很多人至死都没有完成。服装原先只是遮蔽身体的工具,却从什么时候开始,成了性别的表征、地位的象征?和所爱的人相守或许还得靠两情相悦,共同经营,但穿著自己喜欢的服饰是最基本而不该被旁人剥夺的权利。丽容一直以不伤害人为前提正直、脚踏实地地活著,身为男人却爱穿女装,她淡淡一句“一切都是命,半点不由人”,语气里没有怨怼,有的是挣扎大半生后全盘接受的坦然。

■也曾想过要变性

我12岁时有想过要动手术变性,还打听了价钱,要3000块,那时候的3000很大!我父亲只是种稻的,怎么可能有这笔钱。而且就算做了手术,我也不算是真正的女人,有个万一,还可能有生命危险。当兵出来后,动手术的念头又跑出来,当时孩子还小,手边也没多少钱,如果要拿3万令吉出来动手术,手术后还要停工修养,想想孩子将来的生活,也就算了。反正我只是爱美,喜欢穿而已,那就穿女装就好,没必要真的动刀。

■女儿出嫁,要求我“扮演”爸爸

孩子们知道我的癖好,他们最关切的是不能让他们的朋友知道。现在他们都长大了,有自己的家庭,女儿在吉隆坡工作,有时候会过来,有个儿子住在附近。其实我知道二儿子不喜欢我这样,但他没有说出口。还记得女儿结婚时,我已经开始以女人身份生活了,她要求我穿男装出席婚礼,我也答应了,就当作是“扮”一天的爸爸吧。

■装扮进化史

我是越穿越敢穿。衣服和裙装都是自己设计和缝制,不想和别人的一样。早年一直在揣摩,架了相机在家不断换装拍照,一开始不懂得调适心情,少了点风情,很难看。后来逐渐找到风格,像是发现自己不适合长头发、穿马来格巴雅很显老之类的,拍照时也懂得先培养情绪。

■当军人是儿时梦想

我这样的人去当兵好像很突兀,但其实小时候就觉得当军人很威风,旁人说像你这样(不阳刚)的人怎么可能当兵,我心里就想:偏就当给你们看。其实一开始时是去报考当教员,但是落选了,哥哥介绍去餐馆工作,工作辛苦薪资少,感觉前途茫茫。1964年,为了生活,签下21年长约,成了正规军,想说运气好或许还能升官。在军营里主要在仓库负责管理货流、衣服和零件等事务,日子也不是太难过,但每隔2到3年就要进森林受训,这个我实在受不了,所以在第18年时选择离开,也因此没有拿到退休金。

看著当年军中的勋章, 再看如今满台的女装饰物,丽容突破生理性别的枷锁, 把一次人生活出两种模样。
看著当年军中的勋章, 再看如今满台的女装饰物,丽容突破生理性别的枷锁, 把一次人生活出两种模样。

性别气质的无限可能

性别角色越来越模糊,生活中不难发现有越来越多所谓“男人不像男人,女人不像女人”的群体,有人摇头叹息,认为是世风败坏;有人则深感安慰,认为跨性别人群(Transgender)终于进一步融入一般人的社交圈子。

英国《今日医学新闻》(Medical News Today)网站去年初的一项报导就曾深入剖析生理性别(Sex)和社会性别(Gender)的不同,并引用世界卫生组织(WHO)对社会性别的定义:“社会性别被所在的社会环境包括文化规范、家庭/朋友圈/工作场所的角色设定所影响,每一个社会不尽相同,而且能够改换。”

简单来说,就是个别社会对性别有不一样的设想,以我们所生活的传统社会为例,人们一般上认为男性必须带有阳刚特质,而女性则必须有阴柔的气质。进一步解释,即是依照生理性别规范所喜欢的物品、该从事的行业,像是男性必须喜欢汽车和模型,女性应该要钟情于洋娃娃和首饰这样通俗的设定。

丽容指, 当年的军队一视同仁, 只要不偷懒混日子,再稍微有点运气, 升官并不是太难的事。退伍时的军衔是中士(Sarjan),她说:“算是很不错的了,有的人出来的时候什么都没有。”
丽容指, 当年的军队一视同仁, 只要不偷懒混日子,再稍微有点运气, 升官并不是太难的事。退伍时的军衔是中士(Sarjan),她说:“算是很不错的了,有的人出来的时候什么都没有。”

性别倡议工作者有这样一个说法:“理想世界只有生理性别,没有社会性别。”并且一语道破把东西标签,把人分类的手法是为了社会运作的便利,但说到底,是极其懒惰且不负责任的做法。事实上,在不少大学的社会学科里,都提到性别包含3个概念,一是生理性别;二是社会性别;三是心理认同层面的性别。

值得一提的是,性别认同(Sexual Identity)和性取向(Sexual Orientation)并不是指同一件事,前者是个体认同自己是男性或是女性,大多数和所拥有的性器官符合,但也有少数认为自己被禁锢在错误的躯壳里。性取向则是爱慕的人是男性或女性,并由此区分为同性恋、异性恋或双性恋者。

若以社会性别为讨论的重点,除却医学等生理性别相关的领域,生活中常用表格上的性别栏究竟起著什么样的作用?生理性别和自我认同的性别皆为女,但大声嚷嚷自己是像男人一样的“女汉子”;生理性别男认同自己该要“男儿有泪不轻弹”,可偏偏天生细腻感性,心灵手巧。抛开性别,人本来就有各种面向和特质,皮肤白皙的人性格或许很粗犷;高大的人也可以弱不禁风。生活本来就够不容易了,何必再设围栏,相互为难?世界之所以美丽,是因为它包容了各种色彩。

丽容尽心尽力扮演好父亲的角色,在孩子年幼时,撑起一头家。无论如今他穿男装或女装,都是含辛茹苦把孩子养大,血肉相连的亲人。
丽容尽心尽力扮演好父亲的角色,在孩子年幼时,撑起一头家。无论如今他穿男装或女装,都是含辛茹苦把孩子养大,血肉相连的亲人。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示意图。

800员工还在上班 科技公司老板烧光40亿跑路

阅读全文
示意图。

卡车横载木材超出车体 17岁女骑士闪避不及当场丧命

阅读全文

郑俊弘何雁诗首度公开儿子患罕见病“天使综合症”

阅读全文

星二代孙安佐吸大麻恍神 露臀闯民宅被泰警逮捕

阅读全文

又有树倒!

阅读全文

王室成员保镳涉打人案 警传司机录供

阅读全文

实践永续力

教育

除了野生动物保护,世界自然基金会还有其他使命:确保可再生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推动降低污染及减少浪费性的消费,帮助减少人...

阅读全文

背包讲师

教育

本身热爱旅游、曾去过40个国家的刘淑惠,透过“沙发冲浪”(Couchsurfing)网站,接待各国背包客,并邀请他们到校...

阅读全文

“衣”起行善吧!

教育

为配合20周年纪念,马来西亚世界宣明会与本地服装设计师携手合作,设计出4款限量版T恤,让民众做善事之余,也能带回自己的心...

阅读全文

逃亡异乡的日子

教育

你是否分不清外劳与难民?难民在许多人眼中就是制造社会问题、破坏本地工作市场、漂洋过海来“占便宜”的人。其实,难民在大马没...

阅读全文

学龄前重家教

教育

幼儿的启蒙教育始于家庭,从孩子小时做起,也从父母自身做起,才能教育出优质的下一代。“欲速则不达”众人皆知,只是一旦为人父...

阅读全文

口琴登大堂

教育

有人为了梦想放弃所拥有的一切,有人为了钱放弃了身边的人事物,也有人愿意为了推动教育,做亏本交易。Fresco音乐学院创办...

阅读全文

乌鸦寓意

教育

长江后浪推前浪是千古不变的道理,22岁小伙子以成熟的画风俘虏了参观者的心,成功传达画展的主题思想。“死亡”是禁忌课题,许...

阅读全文

册厝读书会

教育

阅读不止能给你带来知识。当它超越文字,从阅读的启发中再重新出发,就能创造出更多惊人的作品。位于吉隆坡旧巴生路的册厝,正举...

阅读全文

发掘好设计

教育

从人人都是“室内设计师”,到现今的“注册室内设计师”,由马来西亚室内设计师协会(MIID)举办的设计大赛,得奖门槛一年比...

阅读全文

学校不教我来教

教育

“Hahow”好学校,取谐音自台语的“学校”,这所学校没有地址,也不教升学考试的学科,它是一个由4位不到30岁的台湾年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