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6日讯)运动有助稳定血糖,但仅靠慢跑或快走恐难长期维持血糖稳定。台湾一名医生近日分享病例指出,有患者每天勤于超慢跑以控制餐后血糖,但一旦未运动,血糖数值便迅速上升,主因是忽略了肌肉量的提升。
台湾家医科医生李思贤透过面子书专页指出,步行与超慢跑对短期内降低血糖极为有效,原因在于运动过程中肌肉收缩,能促使葡萄糖迅速拉进细胞,犹如一种“急效血糖稳定剂”。
“但增加肌肉量,不只是让身体有更多地方可以储存葡萄糖,还能让葡萄糖运输蛋白(GLUT4)的总数量上升,可以当作更长效稳定血糖的方式。”
他强调,短效 和长效 交互搭配,才能达到稳定血糖的目标。
他分享一名个案指出,该患者虽每日超慢跑,努力稳定血糖,还热衷于参与马拉松,但只要一餐饭后没运动,血糖数值即超过180,让患者陷入“跑步—血糖下降—停止运动—血糖飙升”的恶性循环,这问题归咎于没有同时增加肌肉量。
此外,李思贤提醒,40岁后人体肌肉流失速度加快,一旦热衷于有氧,很容易就会忽略了肌肉的重要性,反而会造成血糖波动日益剧烈,因此他指出,有氧运动很好,但均衡更重要。
要看最快最熱資訊,請來Follow我們 《東方日報》WhatsApp Chann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