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26日讯)香港亲北京的《大公报》周三再度刊登评论文章,就香港首富李嘉诚的长江和记实业(简称长和)出售海外港口事宜,警告“勿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文章指出,长和计划“打包”出售巴拿马运河港口等资产引起强烈质疑,但消息公布近一个月后,长和没有果断停止交割,反而进行“阴阳”两面的操作:一方面拒绝作出任何正面回应,另一方面又在媒体上“请枪”散布各种混淆视听,甚至别有用心的论调。
文章称,一时的天真糊涂尚可谅解,若是坚持在错误道路上越走越远,后果将十分严重。
文章引述香港《南华早报》揭露,一间香港房地产代理公司的董事总经理透露,长和内部的一名联系人要求他发表一篇文章,为该公司出售港口的理由辩护。最终文章在一个本地网站上刊出,而类似的文章连日来不断在各大媒体上出现,所兜售的不外乎两个观点:一是指交易是商业决定,中央政府和香港特区政府最初并未对此表示反对;二是否认美国贝莱德集团(BlackRock)是交易核心,声称李家“世交”、意大利人才是主要买家。
强调善意忠告非批斗
《大公报》的文章认为,这些都是“请枪”混淆视听的手段,而上述两个说法完全与事实不符。
文章指出,首先,交易绝不可能是普通的“商业决定”。
文章表示,正如大量舆论所指出的那样,港口运营权不是普通资产,而是关键基础设施,关乎全球航运和贸易。在事关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的重大问题上,必须审慎、全面考量,身为龙头企业,掌握如此大规模的基础设施,不能没有责任担当。中央政府和香港特区政府坚定维护国家利益的立场非常清晰,不存在所谓“最初不反对”立场。
文章继称,其次是交易核心是将关键资产交予外国手中。
文章指出,此次交易的买家是贝莱德组成的财团,不论财团名称如何,其核心都是美资背景。
文章称,美国当局近来多番威胁要“收回”港口以打压中国,在此关键时刻出现美资财团收购港口,当然不是巧合。在现在的地缘政治下,一旦全球43个港口码头落入美资财团,也就等同落入美国当局手中,中国的造船、航运、国际贸易,乃至“一带一路”发展都将面临严重打击,国家利益也会受损,还可能造成地缘政治冲击下的连锁负面效应。
文章批评:“事关国家重大利益,岂能以‘世交’为由轻轻带过!”
文章认为,长和出售港口事件,一不是普通的商业行为,二涉及大是大非的原则问题,引起舆论的强烈关注,这当然值得重视。
文章指出,当前出现的各种质疑甚至批评,更多的是从国家、香港乃至长和集团本身的利益出发,提出的善意忠告,绝非一些人口中所谓的“文革式批斗”,更非针对某个企业的打压,不应转移视线、混淆视听。
大企业要算好长远账
文章称,企业逐利无可厚非,不过大企业既要算自己的交易账,也要算好长远账,更要算好国家发展的大账。美国全方位针对中国,绝非一时一地之策,关键防线一旦失守,后患无穷。香港的发展与国家密切相连,国家强盛则商业兴盛,国家受困则企业受损。扎根香港的企业,过去从国家发展中获得丰厚的利益,理当扛起应有的责任。
文章最后引述古语“覆巢之下,焉有完卵;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又援引孟子名句“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希望相关长和勿作出错误的判断,“不要一错再错!”
《大公报》曾在本月13日发表一篇评论,告诫长和好好想想自己要站在什么立场、站在哪一边。中共中央港澳工作办公室和中国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的官方网站转载了这篇文章,被认为是假借他人之口抨击长和。
该报本月16日再发文警告,选择与“既要钱、更要命”的美国政客共舞、倒行逆施,或许一时可赚到大钱,但最终是没有前途,更会背上历史骂名。中共中央港澳工作办公室和中国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同样转载了这篇评论。
要看最快最熱資訊,請來Follow我們 《東方日報》WhatsApp Chann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