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盟的土团党和伊斯兰党,分别有著非巫裔臂膀组织和伊党支持者大会堂,为这两个政党招收非巫裔或非穆斯林附属党员,但这种制度更容易被理解为一种“二等党员”制度,形式上好像在开放,实质上仍然停留在保守排他的框架内,要通过这个方式争取其他族群的支持,可谓缘木求鱼。
“缘木求鱼”之所以荒谬,在于目标和手段方向处于错位,违背常理。多年以来,马来西亚种族政治中的不同族群的区别待遇,是非土著社会的肉中刺,而土团党和伊党的附属党员,恰恰就是这种区别待遇的延伸,附属党员没有普通党员的完整权利,意味著政治身份的不平等和歧视,内外有别,尊卑有序,这不但无法让附属党员建立归属感,单一种族为尊的逻辑,也难以赢得非土著选民的好感。
或许土团党和伊斯兰党不愿意接受一个现实,就是盟友民政党无法获得选民支持的最大原因就是被他们两党拖累所致,所以两党试图亲自招收非土著党员和支持者,却又执著于自身“种族和宗教守护者”的身份和控制欲,一方面时而发表惹怒非土著社会的种族宗教言论,另一方面则妄想通过挂羊头卖狗肉的“附属党员制”粉饰多元,吸引支持,这无异于一边既不愿放弃紧抱大树,一边却贪图得到鱼获,结果可想而知。
有些政治人物在国盟三党之间,放弃加入民政党成为正式党员,却选择成为土团党和伊斯兰党的附属党员,这除了显示民政党势弱乏人问津之外,也难免让人觉得这些非土著政治人物是在自我矮化,加入土团党和伊党是为了个人的政治利益和生存,进一步妥协于种族政治现实,最后,他们也难以获得多数非土著群众的认同。
虽然目前为止国盟还是很难赢得非土著的支持选票,但是他们还是有机会争取非土著选民对团结政府施政表现不满的惩罚性选票,这一类的抗议选票可能最后会选择不投票,也可能会基于对团结政府的不满,而把选票投给反对阵营中最有胜算的政党,这种选票带有否定团结政府的意味,而不是认同国盟。
非土著社会固然是对国盟的种族宗教保守而感到厌恶和恐惧,但团结政府里,首相安华的伊斯兰化议程和巫统阿克玛之流的种族叫嚷言论,与国盟相比也是不遑多让,这使到非土著社会在接下来的选举中陷入两难的局面;虽然希盟行动党擅长创建非土著社会相对喜欢的政治叙事,有助保住选票,但去到选举的节骨眼上的时候,团结政府和国盟双方马来领袖言论的智慧与克制,才是牵动非土著社会投票情绪的关键。
那些愿意加入土团党或伊斯兰党成为附属党员的政治领袖,赌的可能就是抗议选票的发酵,加上土团党和伊斯兰党在马来选票正常发挥的话,就可以在特定的混合选区突围,最后,希望这些政治领袖知道,非土著选票最后给不给国盟,其实跟这些附属党员没有太多关系。
要看最快最熱資訊,請來Follow我們 《東方日報》WhatsApp Chann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