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看到古来宽柔校友何子力一篇有关“权势性骚扰”的个人经验分享,提到一位G老师从摸头到搭肩,再到把手放在背部和腰间,然后还试过把玩学生的手并牵起亲吻……
看到这些文字,真的觉得写这篇文的她很勇敢。要说出被性骚扰的经验并不容易,因为可能会被质疑,甚至会有人认为已经事过境迁,为何当年不提出来呢?这些都是性骚扰受害者很常面对的局面。(我曾先后在〈空白制造纵容──论性骚扰〉及〈当爱慕变成滋扰〉提到自己曾因性骚和滋扰,被其他人揶揄奚落和玩笑。)
不过,幸好这篇原文底下的留言都一面倒接住了她的情绪,也让我非常欣慰性平意识确实有了很大的进步,尽管这些年的进步幅度很慢。
再看有些新闻底下,竟有网民形容这位G老师的举动可能是亲切、随和及关心学生而导致的误会。天啊!绝对不是!
这位G老师的整套动作下来,应该是在“grooming”(性诱导),即与受害者建立信任后,再试探能不能继续下一步的伤害。由于当时受害者还未成年,他的举动也属于儿童性诱导(child grooming)。幸好受害者后来适时远离,不然肯定面对更大且难以想像的伤害和创伤。
有位朋友看见我在转发的贴文提到“grooming”后,随即私讯我直言,这个词让年幼时曾被至亲性侵的她,在二十多年后才慢慢走出自责和内疚。很多年来,她总是觉得是自己好玩而跑进至亲的房间,才让对方有机可乘。也因此,她一直怪自己的不懂事和好玩……
直至二十多年后,她在接受心理辅导时,听到“grooming”这个词后,才赫然惊觉不是自己的不懂事,而是那位至亲的存心诱导和诱骗,才让她默默承受了那几年难以启齿的伤痛。她才回想起,这位至亲曾趁著用摩托车载她时,用手偷摸她的下体,也试过在家诱导她去房间……
这位朋友认为,真正了解“grooming”这个词后,相信能帮助那些和她有相同经历的朋友们,至少不会再有那种莫名的内疚感。(所以以上内容均在她阅读并同意后才分享)。
不要轻视性诱导
因此,不要轻视“grooming”(性诱导),也不要觉得那个过程“还”不是什么很大的伤害。加害者会带有性意图与受害者建立情感联系(emotional connection),企图获得受害者或其家庭成员的信任,以达到他/她日后伤害受害者的目的。
在整个过程中,有些加害者也可能循序渐进地试探受害者的反应,尤其是有否反抗或告知其他人。面对一直依靠和信任的人这些突如其来的举动,就算是成年人都可能无法及时反击,更何况是未成年人和孩童呢?当他们继续默不作声,甚至没告诉大人或家长的话,那接下来的后果肯定不堪设想。
无论是性骚扰还是性侵的受害者,他们都不应再去承受任何污名化和内疚感,因为错从来不在他们身上。这无关他们的衣著打扮、举行举止、职业年龄,甚至任何外在条件。真正该被责备的,是伤害别人的那一方!
正因我们社会对性教育长期避而不谈,对“grooming”这样的行为模式更是陌生与缺乏警觉,才让许多加害者得以在权力、信任与沉默之间穿梭自如,毫发无伤。我们往往只聚焦在“事情有没有发生”,却忽略了加害者是如何一步步让受害者失去判断、沉默以对,甚至还会默默承受那一道又一道看不见却难以痊愈的伤痕。
如果一个社会连“grooming”都没有语言和教育系统去解释,它就更容易误将操弄包装成关心,把预谋掩饰成亲切。坏人永远不会嫌我们的孩子小,所以如何保护自己从来不只是我们和孩子们该学的事,更是我们从家庭、学校到社会的集体责任。
要看最快最熱資訊,請來Follow我們 《東方日報》WhatsApp Chann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