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位朋友,最近受邀参与一场国际比赛,担任评审。他本以为自己将站在评审席上,为赛事的专业性与公正性背书,没想到却在比赛正式开始前的半小时,收到一份令人错愕的“保密条款”——其中明确要求:不得对外透露其评审身份。

令他困惑的不止是保密内容,更是这份文件的形式与时机:文件没有主办单位的抬头与标识,没有签章或负责人签名,只有两页文字和一个签名处——留给他签名。一张未经共同签署的承诺书,有法律效力吗?即使主办方有其考量,如此草率的方式,是否也显得过于轻慢了评审的身份与专业?

更令人诧异的是,临开场才出示的“保密条款”,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来得如此仓促,背后是否另有深意?你猜,在这样的情况下,受邀评审会签还是不签?他们是否会在心中盘问:为何直到此刻才拿出这份文件?

心理学中有一个现象叫“角色消除”(role erasure),即在某个制度情境中,个体被赋予角色后,却因外在干预而无法实际扮演该角色,从而产生身份认同的撕裂与心理困惑。这正是我朋友的遭遇。他被赋予“评审”一角,却在关键时刻被要求隐去这个身份,对外不能提起,评审身份“被隐形”了。

这要求合理吗?如果这是军事竞赛、商业机密,还说得过去。但这是一场学术类的公开比赛,观众席、嘉宾席、甚至合影环节皆在进行,唯独评审被要求“保持匿名”。主办方的用意到底是什么?

评审应是赛事规则的守门人,但一纸保密要求却令他们“消失”于公共视野,无法回应争议,也不能代表专业立场。这不仅削弱其权威感,也为赛事的公正性投下阴影。更令人不安的是,这份文件并非事前沟通的一部分,而是临场抛出的“附加条款”。评审已抵达现场,比赛即将开始,面对突如其来的要求,多数人只能无奈签署。若拒绝,不仅打乱流程,还可能引发误解,甚至影响赛事氛围。

朋友当时提出疑问,主办方的回应却前后矛盾。最初说“赛后可以说”,随后又强调“尽量不要透露”,似乎也无法自圆其说。这样的反复,除了让人觉得缺乏公信力,也引发心理上的不安:评审作为专业把关者,本应与赛事同进退,何以变成隐形人?是否也被卷入“操控”之嫌?

更值得反思的是,这种“临场才签”的操作,本身就触及了心理学中的“情境困境”(situational entrapment)。评审在所有受邀嘉宾到场后,评审身份被公开宣布,四周皆是同行与观众。此时若拒绝签署转身离场,就等于当众扫了主办方的面子,尴尬在所难免;但若违心签下,心中又充满不安与质疑。这就是典型的“骑虎难下”,明知不妥,却无法优雅抽身。

换个角度说,一个真正尊重评审的主办方,应该在邀请阶段就清楚列明职责、流程与限制。如果担心评审在赛后泄露资料或发表不当言论,也应在前期建立起足够的信任与制度约束,而不是在开赛前递上一纸承诺,令评审陷入两难境地。

认知失调

心理学还指出,当人感受到被剥夺控制权时,容易激发“认知失调”(cognitive dissonance),即当内心信念与外在行为不一致时,会产生强烈的心理压力与焦虑。在这种情况下,评审也许无法全然投入评审工作,也容易产生“我到底在为谁评?”的疑问。

也许你会问:不就一张纸吗?签了就算了。但正是这种“细节处的不合理”,堆积成了社会的乱象之墙,也可能因此背上法律责任。我们习惯了妥协,也渐渐失去了对程序正义的坚持。难道大多数人都接受“主办方最大”?也默认“规矩可以临时改”?

这位朋友没有退场,他咬牙签下了承诺书,只因已在现场,实在不愿让其他人为此担责。但这段经历,让他对评审机制充满怀疑。那份表面上轻描淡写的"保密",其实是一种心理控制——要求评审隐姓埋名,放弃公开身份,也失去追责可能。

公平的比赛,不只是让选手被看见,更应确保评审无需被藏起。让光照进每一个角落,才是对舞台最起码的尊重。当制度缺乏稳定性,当主办方不愿承担公开责任,比赛又怎会有公信?评审不过是“打工人”,真正该被审视的,是这套封闭的系统。

我们总以为,社会的乱象来自制度腐败、资源不均;但其实,更常见的,是那些在小细节里被悄悄压制的“正常感”与“合理性”。当一个人被递上一份他并不完全认同的承诺书,却选择签下,不是因为他不敢拒绝,而是因为比赛即将开始,他不愿让流程失控、不想让台上台下难堪,更不想让年轻选手的努力蒙上阴影。这种“大局为重”的考量,最终让他压下了内心的不安。

这不是软弱,这是现实。而正是这样的让步,构成了许多社会困局最真实的缩影。他是评审,却不能说;他在现场,却被隐形。这不是谁的私人隐痛,而是我们整个制度环境中,对“规则透明”的再次失守。

要看最快最熱資訊,請來Follow我們 《東方日報》WhatsApp Channel.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图取自《香港01》

许绍雄出殡众星扶灵 佘诗曼含泪道别“父亲”

阅读全文
野村证券发布报告称,中国政府呼吁国民暂缓赴日本,将导致日本经济最少损失2兆2000亿日圆,国内生产总值被拉低0.36%。(法新社档案照)

中国采反制措施 日本经济恐遭重创

阅读全文
市场研究报告显示,大马人对自身财务前景的信心正在减弱,导致许多人削减非必要支出,并把重心放在日常必需品上。(档案照)

越来越担忧三件事 超四成大马人难应付基本开销

阅读全文

印度裔男子遭洪水冲走 迄今生死未卜继续搜寻

阅读全文

你好!大熊猫 “星辰 晓月”

阅读全文

【LIVE】大熊猫“辰星 晓月” 抵达动物园

阅读全文

郑名烈:巴生印度街还保有多少华人性?

龙门阵

英属马来亚时期,中国移民蜂拥而至,按外国学者Lee.E.1966年提出的推拉理论解释了大批闽粤地区的人民往东南亚迁徙,主...

阅读全文

戴子豪:出轨风波的受害者

龙门阵

近几天,网上疯传一位丈夫“抓包”妻子出轨的帖文。其中诉说了丈夫的委屈,妻子的不忠,还附上丈夫与妻子和一起的男士对峙的视频...

阅读全文

王赫奇——谁来决定我们的未来:新结构经济学挑战与可能

龙门阵

在全球经济学的舞台上,林毅夫无疑是一个特殊的存在。他既是中国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学者,也是世界银行历史上第一位来自发展中国...

阅读全文

黄瑞泰:教育现场的信任危机

龙门阵

日前教育部副部长黄家和在国会表示过去三年间,平均每年有近6000名老师选择提前退休,其中选择提前退休的原因主要是失去了教...

阅读全文

程盟凯:华社乱源,青黄不接

龙门阵

马来西亚华人社会,在政党、社团与宗亲组织层面,曾经拥有过许多引以为傲的集体力量。有些社团是除了中港澳台以外最活跃以及最有...

阅读全文

丘淑霖:谁绑架了孩子的声音

龙门阵

多年来,我自己参加过演讲比赛(从小学至成人公开赛),也多次担任评审,接触到许多不同的反馈。我发现很多人对演讲该怎么写、怎...

阅读全文

黄宝珠:我们一起唱Dikir Barat,好吗?

龙门阵

发现我这次带的这个班,蛮喜欢唱歌的,从高一开始,就会在活动中听到他们的歌声。所以,我就起了个念头,我希望他们不要一想到马...

阅读全文

刘华才:国债有减少了吗?

龙门阵

很多时候,我真的搞不懂首相安华究竟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吗?这位备受希盟领袖宠爱的“改革之父”经常会说一些前言不对后语的话。之...

阅读全文

陈劲晖:面对校园霸凌,必须教导学生合理防卫

龙门阵

自从学校陆续爆发“学生AI修图”、权势性骚扰以及校园霸凌等事件后,我陆续接到了不同学校的邀约,给予《守护校园安全》讲座。...

阅读全文

老萧:从0到年收3万,原来被动收入是这样!大马打工族翻身攻略(5)

龙门阵

这是“打工族翻身攻略”系列的最后一篇文章,虽然老萧分享了很多可行的方法,但读到斜杠事业、被动收入的相关内容,很多朋友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