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吗?” 这句再简单不过的问候,或许是许多心理困顿者最渴望听见却最不容易听见的一句话。然而,由于心理辅导费用高昂,专业治疗师集中在城市,加上对心理疾病的污名化依然存在,使得人们无法得到及时的援助。

近年来,人工智能(AI)快速渗透至心理健康领域,从最初的情绪记录工具,冥想引导器,到如今能对话、回应甚至给予认知行为疗法建议的聊天机器人,AI已成为随时待命的数字听众,推动著心理治疗的普及化,重新开启了人们疗心的可能性。

其实,AI与心理辅导的缘分源远流长。早在1966年,麻省理工学院(MIT)的科学家就开发了被称为ELIZA的程序,模仿一名罗杰斯学派的治疗师,运用简单的语言模式匹配与使用者对话。尽管功能有限,这项技术却意外唤起用户的情感依附,被称为“ELIZA效应”。

时隔多年,如今的AI已经跃升至具备自然语言处理能力,情绪识别与记忆能力的“类人对话者”。像ChatGPT、Woebot、Replika、Wysa等系统,已能理解用户情绪,给予结构化建议,甚至引导使用者完成正念练习,记录情绪,并进行焦虑管理等干预。这些AI系统有的以认知行为治疗(CBT)为核心,有的主打“数字陪伴”,有的则被整合进学校或企业心理健康系统中,协助情绪初筛与推广心理健康醒觉。

笔者认为,这些AI工具可以为心理照护注入三大变革。首先,是提升心理咨询的可及性。过去的心理治疗多集中在都市的中产阶级,鲜少触及中下阶层或偏远乡区。而AI工具可以透过手机或电脑,随时随地接触到各阶层人士。对许多在现实中求助无门的人而言,AI是一道24小时不打烊的窗口。

其次,是成本优化。众所周知,传统心理治疗收费不菲,每小时动辄百馀令吉。反之,AI辅导工具多采用订阅制或免费增值模式,可以大幅降低心理咨询门槛。对预算有限的个人、学校与社福机构而言,这无疑是一种福音。

第三,AI工具可以减少心理咨询者的污名化。面对“你是不是有病”的社会眼光,许多心理问题患者宁可保持沉默,也不愿前往求助。由于AI辅导具有匿名与客观性质,许多人会把它视为更安全的情绪出口。研究亦指出,人们在与AI互动时,往往比对真人更坦率坦诚,这种现象被称为在线去抑制效应(Online Disinhibition Effect)。

无论如何,AI疗心虽具突破性潜力,亦存在不可忽视的盲点与风险。首先,AI不具备真正的同理心。虽然AI可以识别悲伤,模仿关怀语气,却无法如人类治疗师般感同身受。真正的疗愈,往往来自那种被共鸣的深度连接,而这恰是AI难以取代的。

其次,是隐私风险。AI系统收集的对话内容,涉及使用者最脆弱的心理状态,一旦外泄,将带来极大伤害。调查发现,一些AI心理应用程序在未充分告知用户的情况下,将数据传送给第三方分析公司或社交平台。这种隐私贩卖是我们在全面启动AI心理治疗模式之前必须克服的。此外,一旦用户倾向长期依赖AI倾诉,延误了真正寻求专业人类辅导的时机,也将构成一大隐忧。

正因如此,若要让AI心理辅导普及化,我们必须建立系统性的引导与监管。首先,卫生部应考虑将AI心理工具纳入公共心理卫生策略,在教育、职场与基层医疗中推广,并制定相关的数据保护法规,维护用户隐私。

此外,AI心理工具开发者应考虑本地多语多文化特性,开发更具包容性的AI产品,并与临床心理师合作,建立伦理监督机制与误用干预机制。学校与媒体也应加强AI心理辅导素养教育,让年轻人理解AI只是工具,不能替代人类心理治疗师。

当然,我们也应重塑整个社会看待心理咨询的方式。在这个情绪高度压抑的时代,“有事找人聊聊”应该是每个人的权利。若AI能成为推动这种社会认知转型的敲门砖,其价值将不仅局限在科技层面,更能扩充到人文层面。

总的来说,AI心理工具不能取代心理治疗师,但在一个对话稀缺,关怀昂贵,压力普遍的时代,它可以是最触手可及的疗愈起点。我们期待在未来,AI技术可以与人类心理治疗师并行,帮助我们更好地看见彼此,更勇敢地聆听自己。

要看最快最熱資訊,請來Follow我們 《東方日報》WhatsApp Channel.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图取自《香港01》

许绍雄出殡众星扶灵 佘诗曼含泪道别“父亲”

阅读全文
野村证券发布报告称,中国政府呼吁国民暂缓赴日本,将导致日本经济最少损失2兆2000亿日圆,国内生产总值被拉低0.36%。(法新社档案照)

中国采反制措施 日本经济恐遭重创

阅读全文
市场研究报告显示,大马人对自身财务前景的信心正在减弱,导致许多人削减非必要支出,并把重心放在日常必需品上。(档案照)

越来越担忧三件事 超四成大马人难应付基本开销

阅读全文

印度裔男子遭洪水冲走 迄今生死未卜继续搜寻

阅读全文

你好!大熊猫 “星辰 晓月”

阅读全文

【LIVE】大熊猫“辰星 晓月” 抵达动物园

阅读全文

李芗宸:笑完“红姐”,我们还剩下什么?

八方论见

最近一位南京38岁的焦姓男子,自称“红姐”,以女性装扮示人,通过社交平台约见男性进行“免费”性行为,但全程未经对方知情就...

阅读全文

林文杰:当F4流星雨再次划过,我们还能等到下一个周杰伦吗?

八方论见

最近的华语乐坛,仿佛被按下了时光倒流的按钮。当F4的歌声在五月天演唱会上空响起,当Energy以完全合体姿态重返舞台,社...

阅读全文

刘㛤萱:家庭教育失守?超市行窃事件背后的反思

八方论见

森州斯里仁保镇一名15岁少年日前在超市行窃,父母到场后不仅未协助店方与警方处理,反而以求情甚至动手强行带走孩子。事件在社...

阅读全文

江文宏:赵明福案:一句道歉的重量

八方论见

2025年7月16日,赵明福逝世16周年这一天,反贪会终于打破沉默,正式向赵家公开道歉,并承诺提供善款资助其孩子教育,同...

阅读全文

谢东成:特朗普值得拿更多的奖

八方论见

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提名美国总统特朗普角遂今届诺贝尔和平奖,凭什么是特朗普?当然是凭特朗普出动了巨型钻地炸弹轰炸伊朗核设...

阅读全文

程健鹏:大马转型正义之路,写在赵明福逝世16周年

八方论见

2009年至今,赵明福案件已走过16个年头。这是一起不容轻忽的公共事件,它不仅仅涉及一位年轻政治工作者的牺牲,更是点燃人...

阅读全文

赖芊翠:电费机制转轨期“算法”疑云

八方论见

大家都收到这个月的电费单了吗?有没有被吓到?说真的,笔者还真被吓了一跳。收到电费单的那一刻,笔者差点从椅子上摔下来。不是...

阅读全文

锺无艳:奢侈品越来越贵,服务却越来越烂

八方论见

在这个通胀肆虐,生活压力越来越大的时代,谁还在疯狂买名牌包?坦白说,我一直对优雅经典的奢侈品牌情有独钟。尤其是香奈儿(C...

阅读全文

谢委谒:街头运动是希盟讲台也是断头台

八方论见

今天让我们来给青少年读者们上一课我国的近代史。从1998年的“烈火莫熄”运动开始,我国的街头运动揭开了一个新的篇章。在那...

阅读全文

刘美莎:赵明福之死,谁来负责?

八方论见

2009年7月,赵明福一案震惊全国。一个政治秘书以证人身份进入反贪会,隔日却被发现倒毙大楼外,从此,一个家庭失去亲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