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通货膨胀成了媒体的热门话题,什么是通膨?主流经济学通常认为通膨是一种货币现象,其起因在于钱多货少,也就是有太多的钱追逐没有适量增加的商品(货品或服务)。伸言之,如果货币的增量与商品的增量同步,就不会有通膨,这就涉及了生产力的课题。

为何货币的发行量会超过商品的供给量?教科书的标准答案是:政府以印钞来应付入不敷出的支出。现代政府功能日趋扩大,居民一般也动不动就要求政府增加提供这个那个,或提供更多的服务,可又不愿意多纳税,或是居民要求多可纳税能力不足。在这种情况下,印钞来应付需求便成常态。

放眼当今世界,除了少数国家外,如新加坡与挪威(石油盛产国)绝大多数国家的年度预算多是连年赤字,长期下来便积累了居高不下的公债。

197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出现滞胀(Stagflation)主因便是政府习惯性地印钞以应付日趋庞大的债务,致成了货币超量发行的超发现象。这也是何以1980年代英美等国会出现缩小政府职能,扩大市场职能,放宽管制,搞民营化(私有化)等的背景因素。

只是尽管如此,政府超支依然是常态。之所以,要缩小政府规模可说知易行难,而政府若加税,过猛又可能会倒台(如2018年我国大选,国阵政府就因出台消费税而倒台)。据此,最安全的方法便是印钞支应开支。民众通常没有看到印钞所可能带来的不良后果。

通常民众会说,钱越来越小了,同额的钞票能买到的东西越来越少,也就是钱变簿了或越来越不值钱,为何如此?一般人多不会深入追究根本原因。

有一得就有一失

主流经济学家则会说,根本原因就是政府滥发钞票以致货币膨胀或货币泡沫化。每年的货币发行量的增长率,均超过经济增长率(GDP,国内生产总值),长年积累下来当然就会使货币贬值,越来越不值钱,是所谓的无形税(通膨税)。

说到底,就是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有一得就有一失,没有东西是不用代价的;否则天下就没有穷国穷人了,每个国家只要印钞派钱给人民不就解决了贫穷问题。

考虑及政府是长期性通膨的源头,有经济学家便主张政府(主要是中央银行)的货币发行量应与经济增长率同步或按单一规模发行货币;也有人主张用宪法的形式规定政府的支出;只是主张归主张,政府依然多习惯于印钞支付超支,如美国便不时提高政府的债务上限,以免政府停摆。

除了政府印钞致成长期性的通货膨胀外,也有其他因素可能致成通膨,如需求拉动;成本推动;进口型通膨或某类行业涨价带动了其他行业跟进(通称结构性通膨)。

大规模的基础设施活动也可能致成通膨;因为大规模基建会引发相关物料起价。这里也突显出充份就业的条件下,经济过热也会引发通膨。这就造成一个两难困境。通常情况下,经济不振,失业率会上升,进而抑制物价上涨;可经济过热会引发一般性物价上涨,因此,如何把握好这个度(温和通膨)便是个关键。

有一种情况是,在没有提高生产力的条件下大幅提高工资,如过高的最低工资制也可能引发物价与工资互相推动螺旋性上升的现象。结果是工资涨了等于没涨,因为相互抵消了。

脱实入虚后果

另一种形式的通膨是,信贷过度扩张,特别是房地产方面。近20年来许多国家房地产价格长期上涨,并不是因为真实需要增加或人民收入大幅增加致成通膨,而是政府放纵银行或非正式金融机构(如影子银行)大肆放贷进而推动了过度投资或投机。

房地产因易于取得信贷推高了房价外,也会因房价或商业办公室与工厂价格跟著大幅上涨,这就会推高生活与经商成本,甚至是实体经济脱实入虚的恶性循环。其后果之一便可能是类似美国2008年的次贷危机。不少新兴市场也出现这个房价狂涨的现象,特别是在2010-2015年期间。

这期间美国为了打救经济免于崩溃出台了多轮的量化宽松这类非传统的货币政策。这些大量被央行创造出来的货币(近4兆美元/约16.7兆令吉)中有相当部份流入新兴市场(包括大马)赚取利率差价或投入股票市场。进而新兴市场的这些投机性热钱也有部份进入当地银行赚取利差。这些钱也强化了商业银行的放贷能力,加剧了房价狂飙,在新兴市场致成了劫贫济富的不良现象。

因为房价飙虽使某些有屋者大赚特赚可却让首购族成了望屋兴叹族,甚而至于埋下了金融危机的种子。一个明显的例子是2015年美国试图正常化利率时,这些热钱便大肆退出新兴市场,进而引发了一些国家的金融货币危机如土耳其与阿根廷。

显见,非理性的荣景如股价与房地产不合理的资产升值虽可在一时振兴繁荣的假象,可终究难以为继带来灾害。由信贷过度扩张致成的这类通膨容易造成经济大起大落的不可欲后果,是应该加以管控的。这里也涉及了一个金融自由化的课题。

有一种现象是若一国长期出现大幅贸易盈馀与吸纳了大量外来投资,也可能引发通膨,特别是房地产的投机活动,如中国在2001年加入世贸后,外汇大增,外资也大量进入中国投资,进而使中国内增多了许多可用来投机的超发货币。其中,银行的宽松放贷条件就很易刺激房价,进而推高了通膨。

至于目前在许多国家普遍出现的通膨,则即有货币超发的因素,也有供应链因疫情而中断致成的供应短缺综合至成的钱多货少的通货膨胀与泡沫化。假设疫情在2022年没有改善,通膨会因缺工缺货而使通膨日趋严重。员工少上班或不上班又如何生产商品?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示意图)

明起柴油价格自由浮动 每公升RM3.35

阅读全文
何鍏劲的父母亲何万福与马钶伦,叮咛爱儿安心上路,不要牵挂父母,姐姐会照顾好父母。

好学生何鍏劲举殡 父母:不要牵挂 姐姐会照顾好父母

阅读全文

屋前小溪洗澡失踪 妇女不幸罹难

阅读全文
沈宏净(左)与妻子法兹林售卖清真饺子和粽子。

端午节订单倍增 中国男与马来妻日卖300清真粽

阅读全文

好学生何鍏劲 一路走好

阅读全文

“世界最大章鱼” 现身北海道

阅读全文

冯振豪:台海两岸的纠结

名家

众人皆知,中国大陆和台湾的关系极致复杂,一来同属东亚汉文化圈,两岸在文化和语言方面也有很多链结之处,商贸间的交流颇为深厚...

阅读全文

林卓锋:加密资产没大到不能倒影响

名家

过去一周美股在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的加息言论之下经历了过山车行情。事实上,美国经历了疫情当中的超级大放水,虽然保住经济增长,...

阅读全文

余福祺:浅谈元宇宙

名家

元宇宙(Metaverse)一词,乃美国著名科幻小说作家尼尔·斯蒂芬森 (Neal Stephenson)于1992年在...

阅读全文

黄瑞泰:把一句话说完的能力

名家

近二十年来,电脑网路资讯科技大幅发展,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也已经走进所有人的生活,大家都可以无时无刻的透过这些装置与全世界...

阅读全文

黄金祥:辱人高堂的脏话,也是华人文化?

名家

自从媒体走向网络,文章作者能够第一时间知道读者的反馈,是过去纸媒时代难以想像的事。拙作《柑,是这样送的吗?》刊出后,在《...

阅读全文

林德宜:单一族群主义崛起

名家

过去两周的一系列政治发展,几乎每天都成为新闻头条。这些内容有:柔佛州选举、民兴党西渡半岛和槟城、逮捕反贪会首席专员阿占巴...

阅读全文

郭朝河:羽球迷的纠结

名家

有个羽毛球馆正在进行国际级比赛,里头坐著世界各地观众。如果不能透过询问,那要如何在短时间可以辨认出大马观众?答案很简单。...

阅读全文

聂纳兹米:改变对马来社会刻板印象

名家

公正党要如何赢得马来人的选票?一般认为这是公正党的一个关键弱点——尤其是投票年龄下降至18岁措施开始落实情况下。首先,我...

阅读全文

谢诗坚:大马政局进入战国时代

名家

马来西亚的大选已拉开序幕了。从去年11月的马六甲州选到12月的砂拉越州选,揭示了执政的一方居于优势而取得扫荡性的胜利。前...

阅读全文

祝家华——南方事变: 校政大是大非,岂关个人恩怨?

名家

(一)废除中文必修科事件与问责之必要近日南方大学学院(简称南方大学)诸多新闻在网络及媒体报导流传,令人感慨万千。笔者借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