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规模的大小对一国的对外关系有著深刻的影响,可说是显易见的。这里所说的规模不仅仅指国土的大小,更是指人口的多寡。

据此而论,国土面积大的国家如澳洲与加拿大也不能算是大国,而顶多只能算是中型规模的国家,至于英国、德国、法国、大马等也算是中等规模国家,至于大国主要是指中国、印度、美国、印尼、俄罗斯、巴西、日本等人口达亿的国家。

从经济角度看,国家规模越大,在经济上的自主性越高,也越可能自足自立,以及建立更整全的经济体系,如门类更多的工业。当然,人口规模大固然是一个基数,能否发挥其长则渉及了更复杂的综合因素如人口素质,科技水平,法治是否到位等,一般来说,大国的对外贸易依赖度也较低,如美国的出口仅占其国内生产总值(GDP)的约12%,进口则占约15%。由于进口仅占约12%,这使美国更有底气发动贸易战。

对中小型国家言,发动贸易战等于自毁前程,因为规模较小对外依存度越高,越要务实不要得罪人,而要八面玲珑才能生意兴隆,和气生财,如瑞士。美国若发动大范围的贸易战,国家规模越小,脆弱性越高,越易屈服。这是个结构性问题。

就中国言,近几年来的情况通常是出口占GDP的约20%,进口占约18%,即有约2%的贸易盈馀。至于印度与印尼,其出口个别占GDP的约20%与中国类似。巴西则更低,只占约13%。

只是对中小型国家或地区言,如大马通常情况下,出口会占到GDP的约70%;台湾与泰国则是约60%;而韩国则是约40%;日本约18%,至于小国如新加坡则是170多%,香港也占到约180多%,爱尔兰也占到约120多%。

美国若真的对这些国家征收高关税,很明显的高外贸依存度的国家如大马、爱尔兰、新加坡等,会受到更大的打击。虽然具体情况不尽相同,各国出口对象也不尽相同;但整体而言,国家规模越小受打击面会越大,如大马与印尼的对美出口均同样占约11%,可对大马来说,影响会更重;因为大马的对外贸易依存度远高于印尼,但大马的对美出口主要是电子电器产品,如半导体与太阳能板,这正是美国要对付的对象商品,对新加坡与香港而言,影响就更严重。

中小型国家经济规模小,国内市场有限,不爱发展齐全的产业门类;因为这涉及了一个经济规模效应的作用,经济规模越小,生产成本越高,也越难采用生产力高的技术,如自动化;因为,自动化涉及设备投资成本,若无一定的市场,采用自动化是不划算的。

据此而言,国家规模越小如新加坡、瑞士、荷兰、瑞典等便越要走向国际,借用国际的市场规模来合理化经济规模效应。瑞士、新加坡、爱尔兰等能够成为高收入国靠的便是国际市场,即借力使力,若无力可借,便只能认命。

即然要借用外力,就不得不走八面玲珑的外交政策,才能和气生财,左右逢源。瑞士能成为经济大国靠的便是永久中立国政策。说得露骨些便是有奶便是娘,不谈什么民主、人权、人道主义而只求货畅其流。同理,新加坡以务实著称,也是如何。试想一个小新加坡,如果不走不得罪人的外交政策,如何生存发展?

善用外来人才

同理,如果不善用外劳外才,新加坡又能靠什来发展经济?人口规模小,人才也少,不借用外劳外才,就只好安于小康。新加坡人如果排外的话。这个国家会全面萎缩,蛋糕变小,就业机会也变少而不是更多。同理,大马也要有同样的正和博弈思维,要善用外劳外才以建立二元化的劳动力市场,即著重培养本国人才,使他们具有实用的知识与技能,以便从事较高增值的业种;与此同时,引入适量外劳保住低增值产业(只要不是高污染)。这才是双赢的做法。

瑞士,新加坡能够维持高人均收入水平,善用外劳外才是关键,单靠本国人的话,将发挥不出经济规模效应。有些大马人认为,大马应把低增值产业外移,提高最低薪资以便加速经济转型;理论上讲得通,实际上不实际。

低增值产业其实有其支援性作用,可成为高增值产业的助力;只有在严缺人力的情况下才应把低增值产业外移。在可引入外劳的条件下,是可以两全其美,让廉价外劳保住低增值产业,而让本国人从事较高增值产业。以传统经济规模效应,特别是设备更新,没有一定的市场规模,投资将不划算,特别是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要扩大国际市场已较前更严峻。低增值产业的存在如产品包装业、印刷业会因低增值的助力而强化高增值产业的竞争力。世异则事异,时代不同了,不可乱套经济理论。

发达先进国要搞贸易保护主义时,中小型国家便得救人自救,彼此开放市场而不宜有样学样也搞起贸易保护主义;这只会进一步缩小彼此的经济规模与其规模效应。约言之,中小型国家要有正和博弈的思维,利人利己才是出路。

其实,发达国本来就不想落后国发展高增值产业;因为他们认为这会威胁到他们的产业与就业。也因此,他们上岸后,就想过河拆桥或把楼梯踢开以免有更多的竞争者加入竞争行烈。美国限制高科技产品的出口便是一个实例。美国是个科技发达的大规模经济体,有本钱搞贸易保护主义,可中小型国家没有这个本钱,只能靠彼此互助互救,彼此借对方的市场来扩大经济规模与产业升级。当然,在这过程中也难免会有赢家与输家。可若不救人自救,便只好安于现状,躺平算了。

要看最快最熱資訊,請來Follow我們 《東方日報》WhatsApp Channel.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没钱论”被批无知傲慢 美名嘴回呛安华:你们几乎快吃不上饭了

阅读全文

30岁华女靠AI发迹拥52亿 力压泰莱史成全球最年轻白手兴家亿万富豪

阅读全文

林德宜:特朗普的“让美国再次伟大”正在崩塌

阅读全文

日网疯传东京426发生地震 预言家:毁灭级大灾难

阅读全文

旅泰游客可在前3天内申报入境【东方头条】2025-4-25

阅读全文

泰警飞机演习坠海

阅读全文

陈锦松:海水退潮时才知谁没穿裤子—特赦令闹翻天所为何事

名家

前首相纳吉是否应获得“居家服刑”争议不断,其涉及贪腐案早被国内外媒体铺天盖地报道。希盟能一举攻城略地,打倒当时身为巫统主...

阅读全文

郑庭河:宗教规范的专制

名家

一般宗教都会有某些规范,包括如戒律、规则、法令、禁忌、习俗等。诚然,这些规范一贯被论述为为了个人及集体的“好”。然而,若...

阅读全文

张孝仪:玩不腻的敏感课题

名家

新年伊始,我国便迎来几例涉及政治与宗教矛盾相关的课题,让人不禁为还没开始几天的未来感到忧虑。房屋及地方政府部长倪可敏因部...

阅读全文

黄春罐:2025年,马来西亚政局注定不平静

名家

随著2025年的来临,马来西亚告别了风波争议不断的2024年。而我国的各族人民,有不少人都会祈求新的一年可以带来新气象,...

阅读全文

黄金祥:庸才当道,美国与大马的共同困境(上)

名家

特朗普尚未正式上任,他的MAGA(让美国再次伟大)联盟就出现了裂痕。日前,即将与马斯克共同主导“政府效率部”(DOGE)...

阅读全文

郭朝河:用Brat化作升级力量

名家

去年学到最有意思的英文单字,当属Brat无疑。这是英国电音女歌手Charlie XCX推出专辑《Brat》后引发的热潮。...

阅读全文

陈奕强:过去一年大马人工智能6大看点

名家

2024年,马来西亚的人工智能(AI)发展迎来了多个重要里程碑,展现了国家在这一领域的进展与挑战。以下是六大突出的AI新...

阅读全文

林德宜:预见2025年

名家

2025年对世界许多地区来说将是动荡的一年。但现有的格局会不变吗?变化越多,现有的格局就越保持不变?我们会看到世界变得更...

阅读全文

谢诗坚:告别苦难的一年

名家

我们终于告别多事和多灾多难的2024年,走入一个不确定的未来。回想过去一年,这个世界只能说是悲剧连连,先有加沙地带的哈马...

阅读全文

冯振豪:为什么马来人/土著需要“被保护”?

名家

在马来西亚,土著的特殊地位(special position,马来文是kedudukan istimewa)在195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