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6日讯)国内16商业协会担忧一旦政府仓促落实“最低薪金制”,或反让国内多达80%企业面临倒闭,进而造成国人失业,因最低薪金制将大大增加业者的财务负担。
因此,这16商业协会促请政府以分阶段方式落实最低薪金制,并给予商家时间适应新制度。
以马来西亚塑料厂商公会(MPMA)主席林国文为首的多个商业协会代表,今日召开联合记者会,希望政府在落实新制度前,让商家有足够时间提高员工生产力,好让企业不会因突然暴增的营运成本等冲击,而影响公司的日常运作。
询及他们希望获得的适应期为期多久时,林国文认为,这胥视政府拟定的最低薪金制调幅大小而定,若涨幅是约100令吉则可能是1或2年,若涨幅更大则需要更长时间来提高员工的素质。
他以本身的行业为例,去年国内8家上市塑胶公司中,就有5家面对亏损,而获盈利塑料厂的净利约5%,若突然要公司挪用更多收入填补额外成本,将让更多公司陷入窘境。
目前大马共有59%国人在中小型工业工作,若减少中小型工业的收益则将直接导致许多原本净利只有3%至5%的公司无法继续运作。
他举例,一些塑胶厂员工的基薪(每月650令吉)占企业总成本15%,而塑胶公司只获5%净利;若政府宣布将基薪调整至800令吉,公司的净利将只剩收入的2.2%,若基薪调涨至1000令吉,公司则会直接面对亏损。
他强调,这16商会不反对落实最低薪金制,只是不希望原本好的政策,最后导致国人失业、国家经济受影响。
他估计,若对落实最低薪金制操之过急,将导致约20%塑胶业者被迫关门,造成约2万人失业。
林国文提出,薪金的调涨及员工的素质及生产力应成正比,只有提升员工生产量,才能确保公司不需独自承担薪金调涨的额外成本,确保竞争力不下跌。
“许多大马中小型企业都有将产品外销,若因成本增加而提高产品价格,可能会遭外国承包商替换。”
他不否认,厂商也可能因需要维持外国市场而提高价格竞争力,选择将大部分成本转嫁于本地顾客,但最终可能会逐渐流失本地顾客。
他也希望政府分阶段、分地区、分领域,来为不同行业拟定最低薪金制,而非选用统一性最低薪金,因这可能导致领域业者失去竞争力。
调整基薪影响大
对于一些人指最低薪金制只是小部分员工基薪调整,林国文否认这项说法,因为基薪调整同时将对花红、公积金、加班津贴等有所影响,而且所有员工薪金需做出调整。
询及究竟有多少公司会因最低薪金制而可能面临倒闭时,马来西亚中小型工业工会副总会长江华强认为,还胥视薪金涨幅及经济状况而定。
要看最快最熱資訊,請來Follow我們 《東方日報》WhatsApp Chann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