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认为,只要能成功地把华文提升到高度吸引力的地位后,华文的传播自然就会发展下去。
他也建议设立包含学术界、民间团体和有关官方单位在内的跨国合作机制,以策划和解决师资培训、教材设计、教学理念等问题。文平强今日在第9届东南亚华文教学研讨会发表的《华文教学与华语传播──趋势与挑战》论文指出,继英语之后,华文的重要性将会被更多年轻人接受与认同。
他说,学习和传播华文途径包括华文教学作为方法、经济考量是推动力,而中华传统文化是吸引力。他分析,目前的阶段学习华文主要出于“工具性”动机,目的是在提升个人的竞争能力。显然的,中国的崛起对扩展华文是关键条件。
文化认知并未加深
不过,要使到华文学习成为一种长期和可持续性的现象,中国继续其经济发展和展示文化魅力是前提。
“华文学习是全球性的。为了确保这个趋势,华文学习除须扩张至各地的海外华人社群以及非华人社群,在关注华人学习华文需求的同时,务必重视对非华人的学习需求。”
另一方面,中国暨南大学宗世海博士在研讨会上指出,调查分析发现,留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知认同,并不会随著华文学习的深入而增加。
他说,调查是运用问卷的方式,对暨南大学华文学院73名华裔为主的留学生进行了调查,旨在了解他们对中华文化的认知认同情况及其与华文学习的关系。
虽然留学生的直接回答认为认知认同会明显增加,但以调查数据与留学生华文水平做交叉分析后,并不能证明华文学习的深入会使留学生对中华文化认知认同增加。
要看最快最熱資訊,請來Follow我們 《東方日報》WhatsApp Chann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