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指出,每逢华人文化节期间,系列文化活动与表演吸引了数以万计的观众与游客,只要不断完善,文化节会一如既往地延续下去,成为传承华族文化的纽带与沟通各族文化交流的桥梁。
关注可持续性发展
她也建议,文化节应重视文化的本质而非形式,关注文化发展的可持续性发展而非短暂的喧嚣。施雪琴在第9届东南亚华文教学研讨会上,以大马华人文化节的嬗变为中心,发表了《马来西亚华人的集体记忆与文化认同》论文中,如是表示。
施雪琴也引述了大马华人历史文化研究者刘崇汉的撰文,后者指出要重点反思文化节的运作方式是否已趋向形式化?是否过于注重排场或追求大型化?
她认为,马华文化人对文化节的褒扬与铮言,反映华人学者对文化和文化节的理性解读,以及对大马华人文化传承的希望。
另外,台湾世界华语文教育学会董鹏程秘书长认同,推广各种节日的商业或体育活动,能促进和培养东南亚各地华人和世界其他地区华人在习俗上的认同。
他在会上分享华语文教育在全球化时代的展望时表示,各地华语文教学应有共同的文化核心,这对于培养下一代华裔在文化上和世界各地华人的认同,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他指出,要解决东南亚华人的语文教育问题,应由当地华裔去思考和寻找途径,但必须从更广大的国际面来思考,因此他建议成立一个推广、研究教学的华语文跨国性组织。
“这个机构,应负责培训或和当地的有关教育机构协办师资培训课程,提供奖学金往高等学府深造。”
要看最快最熱資訊,請來Follow我們 《東方日報》WhatsApp Chann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