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机构尼尔逊(Nielsen)最新出炉的消费者信心与发展趋势调查结果指出,国内约86%消费者关心粮食价上升的冲击。至于常逛霸市与超市的消费者,当中63%人士表示,只会购买生活必需品,削减奢侈品开销。
为应对物品价递涨的危机,32%受访者会自发性降低整体消费,是东南亚最高比例。
日常生活中,还有三成消费者积极留意特殊或优惠价格进货、二成转向廉价品牌及19%大量购买以压低价格。仅8%人士认为,消费模式不受粮食价格升跌的影响。
尼尔逊驻马新区零售商服务总监杰克(Jake)指出,消费者对经济不景采取谨慎消费应对,“只是,这会影响快速消费品(FMCG)市场的增长率;零售业一旦收入惨淡,还会波及经济层面。”
杰克补充,国人关心宏观经济及国内环境动态发展,对消费活动仍持审慎乐观的态度。
纵使国内消费者的财务状况理想,不等同于有意愿进行额外消费,因国人对价格十分敏感。一旦他们的每周食品预算捉襟见肘,将设法降低奢侈品及消费量,继而冲击整体零售领域。”
鼎盛买气不再
44%消费者表示,大型商店是日常消费最多的地方,但每月平均只光顾2至3次,光顾次数没有提高。
“霸市的贩售品多元,能吸引消费者买下额外物品;但若消费者不常光顾,整体快速消费品消耗量不会增加。”
无论如何,人们每月还是较常光顾邻里传统杂货店(每月逛8.6次)、菜市场(5.1次)及蔬菜商贩(4.4次)。只是,对比前两年记录,人们的平均光顾率已有所降低,鼎盛买气不再。
调查结果显示,亚洲国家著重储蓄的理财观念无多大变化,大马近六成受访者偏向将多余现金用作储蓄。
至于其他闲钱用途,依序包括度假、偿还信用卡或借贷等债务。区域内,只有7%人士手头上无闲钱可花,大马的比例则较高在12%。
随著贫富悬殊进一步扩大,通胀压力加重,杰克相信,将造成人们多余的现金数额持续收窄,日后消费活动与意愿只会愈加谨慎。
要看最快最熱資訊,請來Follow我們 《東方日報》WhatsApp Chann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