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年开课,槟城市区其中两所微型华小的新生情况,并没有多大的改善。槟城市中心的颍川小学今年迎来了14名新生,虽比去年的5名新生增加,但缺乏学生情况仍未见改善,全校6个年级只有60名学生。
至于益华学校也有15名新生,这数目对许多学校是很难想像的数字,但对于这两间市区学校,却是不错的成绩。
人口外流导致
槟岛有不少华小,面对的命运却截然不同,有些学校每年都被“挤爆”,有些却面临关闭的危机。槟威华校董事联合会主席许海明指出,导致微型华小面对学生来源窘境的主因,就是人口外流。
他以乔治市来说,以往乔治市热闹,所以市区建了数间华小,颍川小学在高峰时期达到约千名学生。无奈随著时代变迁,人口逐渐往发林、西南区等迁移,才导致市区小学学生一年不如一年。
“学生变少后学校设备也跟不上其他大间学校,令父母不愿把孩子送到微型小学。而尽管微型小学设备齐全,但学生不足,很多学术比赛或者运动会都办不成,导致更多父母不愿把孩子送到微型小学,继而选择名校。”
挨家挨户劝入学
随著明德正校迁至大山脚百利镇后,其邻近的颍川小学、益华小学也有意迁校,许海明表示,迁校是迫不得已的最后折衷方法。
他指出,董事会早已经对学生来源不足问题使出各种应对方法,如挨家挨户去劝家长把孩子送到微型小学、发传单、出动巴士到各区载送学生等,尽力维持学生的数量。
“要增办华小很难,所以原则上我们现在是一间都不能少,迁校是迫不得已的办法。就如明德正校迁到大山脚后,学生人数增加了数百人,这也是我们喜见的,但政府更应该制度化建校,不要导致郊区不够学校,市区却太多。”
要看最快最熱資訊,請來Follow我們 《東方日報》WhatsApp Chann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