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永超在行动党社青团总秘书陈泓宾的陪同下,召开新闻发布会,控诉院方漠视此事。
他说,他在去年12月22日喜得双胞胎,当时宝宝虽然在32周出世,但健康状况良好,被安置在普通婴儿房。惟两天后(24日),其大女儿邓飞化证实感染肺炎克雷伯菌,死于败血症。
“医生证实宝宝受肺炎克雷伯菌败血症病菌感染后,花了4个小时处理手续程序,才将宝宝送到楼上的加护病房,并在第二天才为宝宝提供抗生素治疗。”
2周前已爆发
邓永超于去年12月26日,凌晨6时5分接获院方噩耗,告知宝宝去世,同一天,其二女儿邓靖棠也疑受革兰氏阴性菌感染。
“当时我看到次女一直哭泣及不安稳,表情看起来很痛苦,我向专科医生要求让宝宝放进保温箱隔离,但医生拒绝并告诉我宝宝情况正常,保温箱是给更需要的宝宝使用。”
他说,医生在第二天(27)上午7时才把宝宝放入保温箱,并证实她受肠埃希氏菌感染。当时医生还向他建议为宝宝提供更好的治疗环境,他决定把宝宝送到私人医院加护病房治疗,至今已13天。
他披露,事发后,他与医生交谈时,对方间接透露,原来在该婴儿房内,9名婴儿当中,有4人受感染,有关病菌是在两个星期前便爆发,但院方并没有针对此采取行动。
邓永超说,他对该名医生透露的消息感到震惊,并炮轰当局在知情下没有采取及时行动,亦不告知家长,相信有更多类似的案件被扫在地毯下。
他指出,其次女被送入私人医院后才发现另有一宗类似案件,一名巫裔母亲在新山中央医院诞下三胞胎,但其中两人受粘质拉雷菌(Serratia marcescens)感染,12月29日死亡。
“巫裔父亲纳兹尔为了保住唯一孩子的性命,将孩子送往私人医院治疗。”
邓永超表示,他针对此事致电吉隆坡卫生部投诉,惟对方至今没有给予回应,院方则表示要14天时间调查。
陈泓宾说,他和邓永超今早到中央医院要求会见院长以求解释,惟对方仅派遣公关交涉,且不愿证实医院是否爆发革兰氏阴性菌病毒。
他指出,他们向公关提出口头疑问,要求对方若证实爆发此病毒,院方的进一步行动及为何至今没有对外公布问题。
痛失爱女 父亲轰医院失责
因革兰氏阴性菌而导致长女夭折的邓永超,炮轰医院失责及设施陈旧,导致其女儿因此无辜夭折,妻子更因此而精神崩溃,患上产后忧郁症。
他指出,根据本身在新山中央医院所见,该医院设施陈旧,婴儿房内没有空调,空气不流动且闷热,婴儿房天花板更滋长霉菌,不禁让人感觉这是一个“病菌房”。
他表示,由于革兰氏阴性菌是透过肌肤传染,婴儿房内所有婴儿处在环境不佳的情况,一些甚至被摆放在走廊处,非常不安全。
“现场观察,婴儿房内没有杀菌洗手液,护士门只是使用一般洗手液洗手,如此一来,护士接触不同宝宝,更容易让病菌散播。”
他说,女儿出生时,病菌已在婴儿房内滋长,院方却没有采取任何行动,以致他失去一名女儿。次女目前仍在私人医院加护病房。
他今日在新闻发布会上更一度崩溃,哭诉院方不负责任的举动,令其一家人背负著痛苦记忆。
“这是我的第一个宝宝,一家人都很开心等待迎接双胞胎宝宝,准备所有婴儿用品,包括双胞胎推车,但现在我却要一边安抚妻子、一边办理大女儿后事、一边还要照顾在加护病房的女儿,这些痛苦谁为我们承担?”
邓永超也反驳,院方在报告中的资料不属实,当中包括不确实的内容,包括其大女儿出生是放在普通婴儿房,报告却指因其大女儿不足月出生而放在加护病房。
他坦言,妻子在女儿感染病菌后陷入崩溃状态,甚至患上产后忧郁症,他则需要三头忙,非常痛心。他希望有关单位采取及时措施解决问题,避免更多婴儿受害。
资料档:革兰氏阴性菌内毒素致病
革兰氏阴性菌(Gram-negative),泛指革兰氏染色反应呈红色的细菌。它们产生内毒素,使人致病,是引发败血症的常见病源菌。
常见的革兰氏阴性菌有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百日咳杆菌、霍乱弧菌及脑膜炎双球菌等,大多数肠道菌多属于革兰氏阴性菌。
克雷伯氏肺炎菌(Klebsiella pneumoniae)、粘质拉雷菌(Serratia marcescens)和肠埃希氏菌(e.colli),也是属于革兰氏阴性菌。
要看最快最熱資訊,請來Follow我們 《東方日報》WhatsApp Chann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