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总在一篇以情说理的文告,董总与关丹中华中学必须认清问题源头。“批文出自教育部,问题在于政府,因此应该枪口一致对外,不好自乱阵脚,这应是最基本的原则。”
教总更强调,华教在外面对单元化教育政策,如今再互相倾轧内耗,而华教工作者闹分裂,可说是华教最大的不幸。
教总在一篇以情说理的文告指出,董总在此事态度谨慎可以理解,以确保对独中不会带来负面影响,但必须考虑华教长期被打压,而必须逆中求存的事实。
教总呼吁董总扮演领导和监督的角色,成立特委会拟定关中须严格遵循的办学条件,以鉴定关中地位;若符合所定下条件,就应接受关中成为正式的独中,学生即可报考统考。
教总希望,董总本著抗衡政府打压华教的大原则,对此方案贯彻到底。
教总直言,关中批文确有不足之处,却是让董事会依据申请书的内容去办华社所要的独中的机会,关键是须坚持以董总的独中办学路线。
教育部是在2012年7月发关丹中华中学批文,但董总揭露该中学不是纯华文独中,因批文强制学生报考政府考试等,而新上任的关丹中华中学校长詹耀辉在5月公开非议董总,与董总隔空对质。
事发至今,以主席王超群为首的教总是首次正式评论此事。
新纪元也曾受刁难
教总认为,关中情况和当初创办新纪元学院类似,因教育部也在批文上刁难;华社更应用智慧去思考、有承担责任的魄力和勇气,面对政府可能会采取的打压行动。
“当时,新纪元学院的批文注明,除了中文系,其他科系必须以国语和英语作媒介语。虽然这不符合董教总要创办一所多元媒介语学院的愿望,但当时的领导人仍决定把新纪元学院办起来。”
文告继指,当时新院领导人也坚持新纪元学院多语教学的目标,根据学生掌握语文能力的具体情况和有关科系的需要,使用国语、华语和英语作为教学媒介语。
教总点出,若非当时决定接受新院批文来创院,并坚持本身的办学方针,就没有今天的新纪元大学学院。
“事实上,这本来就是华教艰辛发展的真实写照,总是有许多风浪必须去突破,至少到目前为止,华教都是没有风平浪静的。”
提及批文问题,教总说,如今内部最大争议是,董总认为关中不是独中,故不能考统考;而关中董事会则明确表示该校是以吉隆坡中华独中为蓝本,并根据董总独中路线办学的独中,因此应该允许学生报考统考。
“双方也存有很重要的共同点,那就是要办一所符合董总办学路线的华文独中,双方也认同教育部的批文不够明确,必须要求教育部厘清,以确保关中是一所名副其实的华文独中。”
教总说,既然双方都有一致的目标,就更应该坐下来好好沟通,探讨如何解决眼前的问题。
劝勉延续斗争精神
教总认为,在华教数十年来的斗争中,华教人士都是逆流而上,不言屈服,力争到底;而在关中课题,各造也应该秉持这样的精神,不要被政府牵著鼻子走!
教总直言,关丹华社已等了20年,除了一些家境富裕的孩子可以到别州的独中升学,其他许多孩子都没有机会进入独中,失去了继续接受母语教育的机会。
“关丹华社已等华文独中长达20年,若放弃这次的机会,关丹华社还要再等多久?又还有多少孩子要被牺牲呢?这些情况都应该列入考虑的范围。”
教总在文告指出,既然批文没阻止采用独中统考课程和以华文作为教学媒介语,大家就应把握机会,不要放弃自己权利,在继续争取厘清批文的同时,也按照华社要的华文独中模式,把学校办起来。
“政府从来不希望看到华教继续强大,总是诸多阻扰,所以最重要还是华社本身要有共识,要有足够的勇气,要化被动为主动,突破政府设下的枷锁。”
教总认为,单元化教育政策对华教的打压,已经让华社喘不过气来,若还要面对内部的互相倾轧,内耗不断,在面临内忧外患的夹攻下,肯定是进一步弱化华教的发展。
“华教长久以来都扮演凝聚华社力量的重要角色,为了华教事业,大家不分党派,同心同德,团结一致。但如果今天因为华教问题,而使到华社,特别是华教工作者闹分裂,这可说是华教最大的不幸了!”
隔空喊话无济于事
教总说,关丹中华独中的争议越演越烈,甚至出现人身攻击的言论,让人深感遗憾和担心。
教总对此次的事件非常关注,也在日前和彭亨州各教师属会对此课题进行交流和讨论,以了解州内华教工作者的看法和意愿,并在综合了大家的意见后,教总今日发表声明,以表达教总的立场,并希望大家能够建立共识,以妥善解决关中的问题。
“在关中的事件上,相关的各造都必须坐下来好好沟通,以寻求妥善的处理方式,而不是隔空喊话,这是无济于事的;对于董总即将和关中董事会会面,教总深感欣慰,并希望能够达致一定的共识。”
教总认为,在谈论此事时,必须从各个角度全面加以考虑,包括了华社对母语教育的需求、独中的本质、政治现实的局限,华教的困境及长远的发展等。
华社应集思广益寻对策
教总认为,若教育法令的条文不改,对增建华文独中的申请是一大阻碍,因此,华社必须针对教育法令不利独中增建的事宜,集思广益来讨论,寻求对策,以彻底解决申办华文独中的问题。
教总指称,关丹中华中学事件是特殊个案,它之所以会被批准,完全是政治考量,因该批文是在《1996年教育法令》下发出,但教育法令完全没提到华文独中以及统考课程,相信这也是使到批文含糊的原因之一。
教总在声明指出,事实上,《1996年教育法令》才是增建独中的关键问题,因此各造必须集思广益,以探讨《1996年教育法令》不利增建华文独中的根本问题。
教总说,大家应该清楚,关中董事会由始至终都是申办一所以吉隆坡中华独中为模式的华文独中,而且教学的课程和媒介语等相关的内容都清楚列入申请书中。
“但教育部的批文却含糊不清,它一方面注明所批准的课程是以马来文为媒介的国家教育课程,并参加政府的考试;但同时也注明这所学校会教导国家教育课程以外的科目,完全没有提到不可以采用独中统考课程及报考统考。”
“为了厘清有关的疑虑,校方再次致函告知教育部,关中将会采用独中统考课程及以华文作为媒介语。而教育部在复函时,也只是表示知道此事,并没有进一步说明同意还是不同意。”
批文掀起千层浪
教总称,由于教育部没有表示拒绝,再加上首相也公开表明关中可以报考统考及以华文为教学媒介语,关中董事会才认为有足够的空间去办一所华文独中,所以就决定一边建校,一边继续要求教育部厘清批文,以将采用独中统考课程和媒介语等内容,列入批文内。
由于批文的内容至今仍然未厘清,因此,也引发了华社内部不同的声音。其中,董总就明确表明关中不是独中,而是一所私立国民中学。
董总也强调,统考是一项全国华文独中内部的统一考试,绝不是公开的考试,它只允许华文独中生参加,不对外开放,所以关中不能参加统考,并表示这是为了保护数以万计独中学生和家长的利益,而且也关系到整个独中的前途。
要看最快最熱資訊,請來Follow我們 《東方日報》WhatsApp Chann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