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林登发现,高庭法官在判决时,没有提到两名被告的杀人动机。
“两名被告是在刑事法典第302条文下被控,并与刑法第34条同读。高庭法官根本没有提及这方面的课题。”
第二律政司拿督敦玛吉也承认,高庭法官确实没有提及两名被告的共同动机,但他表示已表明两名被告就是第一和第二被告。
接著,另一名法官阿班迪说:“他(高庭法官)完全没有提及被告的动机,这应该是判决的基础。好笑对吗?”
这也引起庭内出席者的一阵笑声,但法官林登却说:“对这两名将被处死的被告而评,这根本不好笑。”
过后,敦玛吉指出,控方有足够的证据证明被告犯下罪行,尽管高庭法官在此事没有方向。
法官阿班迪说:“有那么一句话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可能没有方向是‘神的干预’。你可能有很强的案件,但为何法官在此事上没有方向。”
较早时,第二律政司敦玛吉认为,尽管首相拿督斯里纳吉与已获无罪释放的另一名被告阿都拉萨巴金达相识,也没有证据证明纳吉与命案有关。
敦玛吉坚称,第一被告阿兹拉已在抗辩供词中承认,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个人所为。
他也说,尽管纳吉认识阿都拉萨巴金达,而慕沙沙菲里副警监是纳吉的私人保镖,但不能因而将纳吉牵连在内。
“不能因为阿都拉萨认识当时的副首相,而有关私人保镖是为副首相工作,就将一切都推在副首相身上,时任副首相与阿都拉萨所面对的指控毫无关联。”
敦玛吉是在回应阿兹拉以及西鲁代表律师的陈词时,如是指出。
高庭裁决,阿兹拉及西鲁于2006年10月19日晚上10时至20日凌晨1时,在无极拉惹谋杀蒙古女郎阿旦杜雅罪成,被判死刑。
阿都拉萨曾在阿旦杜雅遇害前数天,向慕沙沙菲里求助,指阿旦杜雅试图骚扰其家人,阿兹拉在慕沙沙菲里的安排下,于第二天与阿都拉萨见面。
这宗上诉庭的陈词今日已完成,上诉庭将择日对上诉案做出裁决。
要看最快最熱資訊,請來Follow我們 《東方日報》WhatsApp Chann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