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他强调:“马来西亚一直是我的参照点——这是我最关心,也让我最生气的国家,就好像人们为爱人或父母感到生气——它证明最深层的爱,我想。”
欧大旭(Tash Aw,42岁)在台北出生,2岁后随著马来西亚籍的父母回到吉隆坡生活直至18岁,之后他赴英国剑桥大学攻读法律,考获律师执照,也曾在英国任职律师。
永远是大马人
几年后,他追随儿时梦想写小说,来到作家的摇篮——上了一年的东英格利亚大学的创作课程,并完成他的首部作品《和谐丝庄》,正式转行当全职作家,屡屡得奖,是当今备受瞩目的华人英文小说家之一。
他接受《联合早报》专访时,他的父母都是用华语与他对话,他会说些日常华语。
欧大旭说,他从不去想“亚洲性”,那只是他的身份,他能融入伦敦的生活,却又保持自己的文化认同;他永远自觉到自己的根在那里——马来西亚人和华人。
今年初,欧大旭受邀来新加坡担任国际驻校作家期间,碰上5月5日马来西亚大选,特地回吉隆坡投票。
欧大旭认为,从种族层面来分析大选成绩是不对的,大多数的马来人也对大选成绩不高兴。
他说:“大选主要的分化是,城市与乡村社群的差距。我所有的朋友,不管是马来人、华人或印度人,都投反对票,因为这是大城市与市镇压倒性的选票趋势。”
他继指,“如果国内有什么不均衡的现象,那就是受过教育、精明的城市居民,与住在郊外、不太富裕居民的分野。一方要改变,另一方不知道改变会带来什么。”
此外,对于马新关系,欧大旭认为,这个课题太复杂,简单地说,新马的共同点比它们所想的还要多。
走出单一视角 写出真实大马
大马籍英文小说家欧大旭说,英语作家等笔下的马来亚乍看是展示“异国情调”,但其实都是透过西方人眼光呈现的单一视角。
他指出,他一直不满英语作家如康拉德、毛姆小说中所想像的马来亚,所塑造的马来亚人,因为视角单一。
他继指,“至少对东南亚来说,读者在阅读马来西亚文学时,会预设一定程度的浪漫主义,一种我称为‘美丽的受苦’的氛围情境。”
欧大旭强调,不用“异国情调”(exoticsm)这个字眼,因为实况并非如此。
“更多的是一种无助感,这一视角觉得亚洲人无法自由选择,并且真正的亚洲人并不存在,又或是历史情境中的持续性囚犯”。
他认为,东南亚读者无法从这些小说中认出自己。
至今已发表的3部英文长篇小说里,都是书写其祖父辈、父亲及自己辈的马来西亚人的命运与未来,审视移民浪潮的影响,如何构成马来西亚人的体验。
他在今年发表的新作《五星豪门》(Five Star Billionaire,中文版未出版)虽以上海为背景,但以马来西亚为中心,主要探讨中国的崛起,如何影响亚洲其他国家,包括马来西亚的未来。
因此,他强调,他在作品中,将马来西亚设置在更加现实、多层次的语境里,从中探讨马来西亚人更加真实的生活体验。
欧大旭也指出,他在小说中塑造一个又一个不确定、流动的角色人物,其实是在反映出他个人的情境。
他说:“有些人从未离开自己的国家,却与外在环境完全隔绝。我想作品反映出我持续在内在与外在的边界流动。”
要看最快最熱資訊,請來Follow我們 《東方日報》WhatsApp Chann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