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说,当时的政府别无选择,唯有暂缓一些大型计划,这激怒了敦马。“我想,这对他而言,可能是他的得意计划。”
他反问道:“你们能够想像吗?若我向马哈迪的持续施压低头,大马要如何在面对严重的财政赤字下,熬过2008年所发生的石油和财政危机?”
他说,当政府将财政赤字降低至3.2%时,却因要逐步提升汽油津贴,而令财政赤字再次徘徊在5%。“若我们当时没有谨慎行事而继续花钱,我可以告诉你,我们早已破产。”
这本由美国著名学者碧莉洁威尔斯以及莫纳什大学政治科学教授詹运豪合编的评论集,是由策略资讯研究中心(SIRD)出版,将在下周五(16日)推介。
阿都拉说,尽管面对马哈迪及其他人对他及其家人的攻击和批评,惟他都选择不以揭露敦马来报复。
不会干涉继承者
“或许,我应该更激烈地去捍卫及解释这些课题,我也可以通过揭发马哈迪来报复,但这对政府及政党有何好处?”
他指出,敦马拥有自己的一套做法,并坚信那就是唯一的做法,这也是为何他从2006年年中开始,就遭到敦马的攻击。若对敦马的尖酸批评进行剖析,会发现这一切只不过是因为敦马不能接受他人意见。
阿都拉举例,仍记得前往会见敦马,讲解为何暂缓数项大型计划,包括敦马所发起的双轨火车计划时的情景。
“无论如何,他不认同我的意见,并认为政府应该继续花钱,但我们要怎样在财政赤字处于如此严重的情况下这么做?若我继续花钱,这是极度不负责任的行为。”
此外,他强调,自己坚拒成为另一个敦马,而是要接班人拿督斯里纳吉自己立足成为首相,因此他绝对不会对纳吉作出同样的事。
“这也是为何我一直保持沉默,我相信,退休了就是退休了,你不应该干涉你的继承者,若你感到不满意,可私底下告知你的意见,为何要将之公开,令他的日子难过呢?”
指敦马自相矛盾
他也说,敦马是个自相矛盾的人。“当我们在2004做得很好时,他就说,获得如此强大的委托,对国家不好,当我们在2008年做得不是太好时,他就完全归咎于我。”
“他现在也还在这么做……马哈迪不能否认,他公开及毫无理由地批评及攻击我的政府,也就是大部分来自其内阁的人,是‘半桶水’政府,并指控我们涉及贪污和各种问题,这导致国阵在2008年支持率滑落的原因。”
希山举剑雪州拆庙 国阵308重挫主因
前首相敦阿都拉认为,国阵在308大选受到重挫,与时任巫青团团长拿督斯里希山慕丁高举马来短剑以及政府在屠妖节拆除雪州兴都庙,有著莫大的关系。
他指出,这些剑拔弩张的场面与激进马来政治的言辞,造成华裔及印裔对国阵反感的原因,而非所谓的非马来人怪罪政府没有公平对待他们。
他指出,华裔和非马来人当时知道政府通过第9大马计划落实一些长远政策,因此有关非马来人怪罪政府没有公平对待他们的说法是不公平的。
阿都拉曾于2004年率领国阵赢得92%的国会议席,却在308领军时遭受史无前例的最大挫折。
大部分代表温和
他说,当巫统代表大会在2006年首次电视直播时,其实大部分的巫统母体中央代表的态度都是理性及温和的。
“不幸的是,一些中央代表被早一天的巫青团大会那把马来短剑挑起情绪,发表种族和煽动言论,这些言论通过电视带到所有大马人的家中,为我们带来重创。”
希山慕丁曾针对三度高举马来短剑向非马来人致歉,并于2009年在巫青团大会上表示,马来短剑将绝迹巫青团大会。
他说,本身当时不曾要求希山慕丁为高举马来短剑一事道歉,而是要希山自行决定应该怎么做。
他声称,本身希望巫统党员能够保持谦虚的态度,惟随著国阵在2004年大选中狂胜后,却导致一些领袖及党员变得令人厌烦、傲慢、无礼和不随和。
改革之路阻力重重成夹心人
前首相敦阿都拉坦言,2004年大选狂胜后的改革之路,举步艰难,面对政府和党内的阻力。
他承认,当时的改革之路困难重重,同时又面对政府及国阵党内拒绝改变的阻力。
“我被夹在对改革及改变抱著高期望的选民,以及一个抗拒改变的政府和党领袖之间。”
对于2004年获得绝多数人的委托,他表示,或许人民对他有些不公平,但他意识到人民当时给予他非常高的期望,希望他真能落实改革议程。
开放被诠释为软弱
他说,当国阵在2004年大选中狂胜时,自己其实可以表现得非常独裁,但他曾告诉国阵议员,在野党的国会议席减少下,他们必须监督与制衡政府,并说出政府的弊端,惟这却遭到其异议者,诠释为软弱的迹象。
此外,他承认,无法落实警察皇家调查委员会报告中,针对成立监督警察滥权的独立警察投诉及行为不检委员会(IPCMC)的建议,是因为当时面对很大问题,包括警队的反弹。
“是的,我面对很大的问题,当时的全国警察总长,在我面前亲自发表反对有关报告的声明,当时情绪高涨。老实说,若我们尝试推动,可能会与警察过不去。”
他坦承,让政府听命于警察是危险的先例,惟他也说:“我们须接受事实,你有理想,但是你不能在不顾现实情况,推动这些理想。”
巫统金钱政治猖獗另一方面,阿都拉认为,尽管巫统目前处于必须改革的十字路口,惟巫统的改革意愿仍有待观察。
他说:“大选来临,领袖们觉得难以落实严格的改革,而要等到大选之后,我注意到,现在有一定程度的意愿要改革制度,但有关程度仍有待观察。”
询及有人认为,巫统最好面临与台湾国民党一样的下场,输掉政权后,在政府体制外改革,否则将无法改革,他认为,巫统党员始终相信,只要有新的领导层,他们就可以在执政的情况下进行改革。
阿都拉认为,巫统的金钱政治依旧猖獗,这问题依旧没有获得改善。
凯里只是职员 从未影响决策
前首相敦阿都拉强调,被形容为“四楼男孩”的女婿凯里等人,只是协助他的行政工作,对他及其政府并没有过度的影响力。
他指出,凯里等人根本就不是他的顾问,而是他的正式行政职员。“他们只是在行政及反馈上给予支持,但不是决策者。”
“我们聘请来自政府以外的人,他们相信我要作出大改变,但当权派拒绝这项改变,不仅不愿与他们合作,更破坏他们的声誉。”
他表示,捍卫其女婿及友人遭到人身攻击,纯粹是因为有人“反对改变”。凯里因为本身的关系,在公私领域的发展招致不公平的指控。
他认为,他的职员及家人都不幸成为他的代罪羔羊,并感叹,当初应大力捍卫及解释这些指控。
未全盘接受看法
他说,凯里身为他的女婿,两人经常在家里见面是很自然的事,但外界却会假设凯里影响他。
“他们接触他,通过他向我提出请求以及给我建议书,但我必须说明,他不曾滥用其身份,我可以说出一个事实,那就是我不曾全盘接受他的看法。”
他指出,凯里可向他提出想法,但他都将凯里的意见视为其他政府成员的意见,最终做决定的终归是他本身。
他说,凯里在离开首相办公室后,一度曾在香港工作及上经济课,以增加在私人界的工作经验。
“当他在我办公室工作时,人们质问为何我的女婿会在首相办公室工作;当他离开到私人界时,他们指控他利用自身的影响力来助长生意。”
除了凯里,阿都拉的儿子卡玛鲁丁也曾遭到前首相敦马哈迪抨击,指他获得很多政府工程计划。
阿都拉也在访谈中对敦马反击,指责敦马批评其家人靠关系取得政府合约,是虚伪的举动,因敦马在担任首相时,其孩子也大规模地涉及政府的贸易。
他强调,卡玛鲁丁在他担任副首相前,就已经从商,其生意重心都放在海外,而大马政府的工程只不过是其生意的小部分。
“我不能阻止他涉足商界赚取生计,但我可以告诉你,在我担任部长、副首相或首相期间,我孩子不曾获得政府直接谈判发出的任何计划。”
要看最快最熱資訊,請來Follow我們 《東方日報》WhatsApp Chann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