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表示,短期内商家可以吸纳汇率差价,但金融界对马币不乐观,认为马币兑换美金的汇率将下滑至一美元兑换3令吉50仙,因此长期而言,商品价格势必水涨船高,届时将苦了消费者。
美元兑换马币今天仍维持在1美元兑换3令吉34仙,但商家们担心我国会再度吹起金融风暴,因此吁请大家必须谨慎看待马币贬值课题。
马来西亚钢铁协会副会长丹斯里方天兴认为,马币贬值令进口业面临大挑战,而出口业者则笑逐颜开。
他说,从事生产线的进口业者没办法因为马币贬值而减产,因此就需要拟出各种措施“止血”,但他认为汇率差价最终将转嫁到消费者身上,市场会出现连锁性的效应。
他在接受《东方日报》访问时,建议政府重施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做法,即稳住汇率,才有利于本地商家经商。
无论如何,国家银行总裁丹斯里洁蒂昨天表示,除非令吉走势失序,否则国行不会干预汇率市场。她说,国行将继续专注在金融市场的秩序,非锁定汇率的特定水平,这是我国放宽外汇交易与管理的原因。
成本转嫁消费者
马中经贸总商会总会长拿督黄汉良说,尽管与中国经商的商家是采用人民币交易,由于马币兑换率下滑约10%,商家盈利也随之蒸发。
他担忧这个现象也影响国家收入,因为当商家盈利减少后,缴付的所得税也随著减少。
黄汉良对本报说,由于行情淡,所以商家现阶段也不能将成本转嫁到消费者身上,唯有吸纳汇率差价,可是这只能是一个短暂现象。“大家暂时也不敢进新货,现出售手头的旧货再说。对于那些已签订的进口货,也只能面对成本上涨的问题。”
大马中小型企业公会总会长郑己胜说,原以为马币会坚挺,没想到马币在这1、2个月贬值的速度令人措手不及,短期内商家可以吸纳汇率差额,但长期而言,商家必须要和客户重新商谈价格。
他说,1997年金融风暴让一些商家吸取教训,因此他们与外国客户在洽谈订单时会按月调整汇率。
“这类公司相对影响较小,反之那些订单一签就是6个月或12个月的公司,他们的影响就很大。”
郑己胜接受《东方日报》询问时说,许多中小型企业属于被动型的,当签了订单之后,也只能根据订单行事,要调整售价,也只能等下一次的订单。
他对市场感到悲观,认为国行要是没有良策稳定马币汇率,老百姓就需要花更多钱购买进口货,无形中人民的经济压力会很大。
要看最快最熱資訊,請來Follow我們 《東方日報》WhatsApp Chann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