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知马华的政治观察家认为,从马华三机构党选成绩来看,两大阵营势力显然旗鼓相当,可见马华存在2大势均力敌的派系,惟马华最有权力的2个职位,即总会长及署理总会长来自同一阵营,较有利于加速整合马华的工作。
不过,廖中莱被视为性格温和,他是否能成为马华的“政治伟哥”,仍有待观察;相对而言,魏家祥形象分明,两人如何分工?能否当称职的老二亦是备受关注的问题。
从廖中莱、被视为承续前总会长拿督斯里蔡细历势力票源的颜炳寿及“独行侠”出战的拿督斯里翁诗杰的得票来看,在两大阵营壁垒分明恶斗下,第三股势力并没有多大的市场。
投票优先看阵营
本届党选成绩在在显示,代表投票以阵营为优先考量、次看能力、三看性别;立场较为中立的中央代表则倾向年轻化及为数不多的人民代议士。
廖魏都是国会议员,尤其是魏家祥在署理总会长之战中,在年龄及公职上,相较起对手拿督林祥才占有优势,使到早前盛传选情告急的魏家祥最终获得60%的中央代表支持,多数票达481票,轻松过关。
马华目前仅有7国11州议员,在参选的7个国会议员当中,只有拿督黄日昇激战中,以31票之差,在副总会长9角战落败。
从马华中央党选的成绩来看,早前盛传的“和平方案”,即以拿督李志亮与拿督蔡智勇为首的“勇亮团队”(俗称亲蔡派)及拿督何国忠与拿汀巴都卡周美芬为首的廖派阵营几乎大获全胜,只是双方各有2人在中委职落败。
单纯从两大阵营来看,蔡派阵营在票选中委斩获更多的职位,以14对11略作领先;但随蔡细历退位,被视为蔡派的中委当中,有些立场较为不鲜明者相信会回归主流。
从最后出炉的成绩,特别是副总会长与中委胜出人选,近乎与“和平方案名单”不谋而合,是否印证了“和平方案”的存在?
尽管廖中莱可以通过委任中委的优势,来强化他在中委会的操控权,但是立场亲蔡的中委仍占相当大的比例,这是廖中莱在整合马华的过程当中,一个极大的挑战。
来自廖派的消息称,为了强化廖中莱对中委会的控制,第5高票中选中委的拿督斯里黄家泉相信会被委为总秘书。
逐渐走向年轻化
此外,整个中委会的票选成员来看,马华逐渐走向年轻化是必然的趋势,尤其是在两大高职都是马青前总团长的情况下,相信未来会有更多年轻面孔出现。
颜炳寿虽败,却掌握了超过40%代表票,形成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如何处理颜炳寿,将考验廖中莱的政治睿知。
与此同时,作为马华最有影响力的柔佛州,虽然“失去”总会长职,但却有3个领袖中选为署理总会长及副总会长,亦算是小赢家,而雪州再次成为大输家。
不过,廖中莱若要巩固本身在马华的势力,必须深入柔佛基层,毕竟柔佛州仍是马华对外最大的桥头堡,在7国11州方面,占4国2州席。
要看最快最熱資訊,請來Follow我們 《東方日報》WhatsApp Chann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