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森路透在2014年6月,发布了21个主要学科领域“全球最有影响力科学家”榜单,约3200名在2002年至2012年间发表论文,而论文次数被引用最多的科学家上榜。
在该名录,大马共有4名科学家上榜,阿都拉迪夫是其中一名。
值得骄傲的是,4 名科学家中,只有阿都拉迪夫及另一名来自国大的教授是大马籍,其他两名科学家分别是孟加拉籍及伊拉克籍。
阿都拉迪夫今日出席理大教职员卓越表现颁奖礼受访时说,新加坡有14名科学家入榜,但这14人都是中国籍或印度籍,并没有新加坡籍。
他说,他在理大埋首研究20年,曾担任理大化学工程系及研究系系长,期间在美国科学资讯研究所(ISI)发布了275篇期刊,至于期刊被引用的次数超过5000次。
至于其论文被引用指数(H-index)达到35,一般上,H-index能达到20就是一名成功的科学家;40是杰出的科学家;60就是首屈一指的大科学家了。
阿都拉迪夫的主要研究,是将来自油棕厂的污水净化成达到饮用水标准。主攻膜分离技术的他,也曾发明治疗心脏病的药物。
阿都拉迪夫在科学领域成就非凡,除了在“全球最有影响力科学家”榜上有名,他也是理大历年来,首位获得默迪卡奖(TheMerdeka Award)的研究员,奖励他在专业领域的卓越贡献。
阿都拉迪夫盼学术上的肯定,成为推动他继续前进的动力。
玻璃市拉惹兼理科大学名誉校长端姑赛西拉祖丁致词时表示,成功没捷径,唯有透过努力拼搏,才会取得成功。
殿下鼓励理大的教职员在各自的领域继续力求上进,打响声誉,让理大扬名海内外。
仪式上,理大校长拿督奥玛奥斯曼颁发校长金牌奖给予社会科学系的学生莫哈末哈菲芝。来自理大房屋、建筑与策划系的学生张凯仁则荣膺优秀残障学生金牌奖。
要看最快最熱資訊,請來Follow我們 《東方日報》WhatsApp Chann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