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1978年开始被列为武吉安曼警察总部的旧楼,共有30层楼高,经过岁月的洗礼后,开始状况百出,近年发生淹水及墙壁不断出现龟裂,情况有持续恶化迹象。
全国代副警察总长拿督斯里弗兹今日带领媒体“巡视”武吉安曼警察总部,并展示危险位置。
武吉安曼共有三栋主要大楼,除了该栋于2012年竣工的一号新大楼之外,二号大楼及三号大楼(政治部)皆面对不同程度的威胁。
忧与地质移动有关
也是全国行政组主任的弗兹,其办公室位于二号大楼的第30层楼。昨天,当他在办公室处理文件时,突然听到“砰”一声,才发现洗手间的镜子无故破裂。
当时他并没有感觉地震,他担心此迹象与地质移动有关。二号大楼的底部自5年前开始出现墙壁龟裂现象,每次修补后,不久再“自动”龟裂。
“更甚的是,二号大楼地下层是射击场,去年一场暴风雨过后即发生水灾,污水内夹杂泥土及草。至今,维修工程仍在进行中。”
工程局称安全使用
警方针对此事已多次联络公共工程局(JKR),但该局表示仍安全使用。
弗兹表示,虽然他不是土质专家,但身为警队一份子,他很担心如果不及时从根本解决龟裂问题,后果将不堪设想。
接著,他也带领媒体前往警官俱乐部(Mes Pegawai)的后方。警方在山坡四周围起篱笆,下方就是大马铁道公司的范围,每日都有列车不断来回经过。
弗兹透露,原本篱笆外尚有10公尺的土地范围,但随著年日过去,泥土在大雨侵蚀下逐渐流失,令警官俱乐部犹如置身在悬崖边缘。
自一号大楼(Menara1)于2012年建成之后,全国警察总长、副警察总长、后勤组及内部安全及公共秩序组的办公室也迁移到该处。而仍然留在二号大楼的部门,则包括刑事调查组、行政组及肃毒组等。至于政治部,则在三号大楼。
弗兹透露,每天约有1万3000名警察及公务员出入武吉安曼警察总部工作;若发生坍塌事件,后果不堪设想。
二号大楼靠近土崩山坡
二号大楼位处高地,距离京那峇鲁路仅200公尺;该路段已多次发生土崩,但当局只用帆布覆盖山坡表面,根本无法解决问题。
京那峇鲁路自多年前已发生土崩事件,当局虽在土崩地点建立围墙, 却让水流向他处,导致山坡另一方在大雨时,发生崩塌。
据了解,该山坡底下并没有建立排水系统。
200公尺的山坡上,正是武吉安曼警察总部的二号大楼。
弗兹表示,如果从其办公室往下望,即可直接看到京那峇鲁路,由此可见,两者之间的距离是非常靠近。
警方资料显示, 武吉安曼原名为武吉阿央( B u k i tAyang),曾在二战时期被英军和马来亚军队作为抵抗日军的主要行政据点,惟日军在攻陷马来半岛后,当时的武吉阿央随即落入日军手中,成为日军在马来半岛的主要军事行政中心。
我国独立后,武吉阿央在1970年9月19日被易名为武吉安曼,虽然当时武吉安曼已是我国警队的主要据点,却直到8年后的警察日庆典上,时任全国警察总长敦哈尼夫才宣布,将武吉安曼晋升为全国警察总部。
要看最快最熱資訊,請來Follow我們 《東方日報》WhatsApp Chann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