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周四(17日)完成对马来西亚的国事访问,在访问期间,习近平与大马首相拿督斯里安华共同见证马中签署的31项谅解备忘录和合作协议;大马前驻华公使衔经济参赞兼亚太一带一路共策会(BRICA P)执行董事拿督翁忠义剖析,在这当中,值得关注的是,双方在新兴领域达成了多项具有战略意义的合作意向。

翁忠义指出,马中在数码经济与绿色经济等新兴领域上达成的合作意向,包括:建设新兴技术联合实验室、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应用推广,以及“AI+新材料”联合实验平台的设立。
他提到,这些合作当前,中国每年在科研领域的投入超过3万亿元人民币(约1.8万亿令吉),每年培养超过8万名博士,绝大多数集中于STEM(科学、技术、工程与数学)领域;对大马而言,这是一个关键契机,可借助中国在高科技领域的强大研发能力,推动本国高端制造业升级,激发创新潜能,培育高附加值与高薪资的知识型就业机会。

他在接受《东方日报》的访问时也点出,马中联合声明亦提及,双方将探讨在海洋科技领域的合作前景,为蓝色经济发展开辟了新的合作空间,如船舶制造、水产养殖、蓝碳经济及邮轮旅游等。
“这不仅将为马来西亚带来实质性经济收益,也有助于维护南海区域的和平稳定与生态可持续发展,凸显马中合作对区域安全与繁荣的重要战略价值。”
此外,他补充,在马中签署的谅解备忘录和合作协议当中,也不乏对现有旗舰合作项目的深化与延续,例如:“两国双园”、大熊猫保护合作及互免签证安排等。
马中多边合作注入新动能
翁忠义认为,在中美贸易摩擦持续深化、全球供应链加速重组的背景下,习近平此次访问马来西亚,具有高度的战略指向性和现实意义,这不仅将为马中在“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多边合作注入新动能,也有助于在当前地缘经济结构转型中,强化东南亚区域发展的内生驱动力。
他提到,这次访问并非临时安排,而是经过周密筹划与战略考量的高层互动。作为对我国国家元首访华的对等回访,此举体现了中方对马中关系的高度重视,当前的时点亦极具象征意义——2024年是马中建交50周年纪念,2025年马来西亚又恰逢担任东盟轮值主席国,双重节点叠加,为双方全面深化合作创造了“时间窗口”和“战略机会”。

他进一步阐述,更为重要的是,此访标志著马中关系迈入新一阶段的战略跃升。马来西亚在“一带一路”倡议中的地理优势与政策开放度,使其具备在区域互联互通、产能合作、数字经济及绿色转型等领域深化中长期合作的基础;马中合作的升级也将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东盟整体的经济韧性建设与跨区域融合进程,强化中国-东盟在全球南方体系中的话语权与制度塑造能力。
中国-东盟未形成高度自给自足区域市场格局
与此同时,翁忠义也直言,中国—东盟贸易与投资关系虽日益深化,但整体而言仍未形成高度自给自足的区域市场格局,因东盟区域内部发展水平、消费能力与产业结构差异显著,加之对外部市场的高度依赖,使其在面对全球经济震荡时易受冲击。
“在此背景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协定》(CAFTA)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等区域一体化机制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通过降低区内关税、统一原产地规则、加强跨境供应链协同,这些框架机制为区域提供了有效的外部风险缓冲。”
他认为,为构建长期经济韧性,中国和马来西亚等RCEP成员国亟需推进结构性改革;包括在内部方面,应进一步简化海关与金融流程,加快关税与非关税壁垒的清除,优先使用区内替代产品(如棕油),加大联合技术投资,拓展数字基础设施与末端物流能力。
“同时,应大力支持区域内占比逾九成的中小企业,因其不仅是就业与创新的引擎,更是各国经济内生增长的关键支撑。”
他也建议,在外部方面,RCEP成员国可考虑加快吸纳智利、斯里兰卡、香港地区等潜在新成员,同时在当前关税动荡中,重新与印度展开建设性对话,以拓展供应链广度与市场互联互通;此外,RCEP应主动加强与全球南方、中东、非洲等新兴区域的经贸合作,并与欧盟、加拿大、墨西哥等较少对抗性的经济体保持建设性互动。
他认为,这些多元化的战略联结不仅有助于降低对单一贸易伙伴的过度依赖,更能提升区域在全球经贸格局中的战略自主性与抗压能力,从而巩固其作为多极化世界中关键经济力量的地位。

要看最快最熱資訊,請來Follow我們 《東方日報》WhatsApp Chann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