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影19日讯)拉曼大学(优大)与中国传媒大学共同设立的“东盟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中心”的成立,获得马来西亚和中国两国政府的肯定。
两国外交部于4月17日分别在各自的外交部网站上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马来西亚关于构建高水平战略性中马命运共同体的联合声明”中,双方政府对于“东盟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中心”,表示欢迎。
拉曼大学校长拿督尤芳达教授与中国传媒大学校长张树庭教授皆表示,东盟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中心获得马中两国政府支持,意义深远,并期盼两校未来能在促进人类发展方面作出具体贡献。
尤芳达表示,联合国早在2015年通过的《改变我们的世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中,就具有shared future的理念,主张各国应携手合作,共同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问题和挑战。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也于2017年首次被写入联合国安理会的决议中。此外,首相拿督斯里安华最早在去年11月5日出席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时,首次提及shared future的概念,之后并在多个场合重申这个理念。”
他说,东盟和马来西亚拥有多元族群、多元文化和多元宗教,加上许多企业当前推行的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ESG),都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实践。
“这也体现于拉曼大学的办学理念,强调六育—德、智、体、群、美、新中的‘群’,即培养学生拥抱多元,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概念相辅相成。”
尤芳达补充,拉曼大学和中国传媒大学成立东盟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中心,是因为后者已在全球设立21个相关的研究中心,拉曼大学希望在这个领域进行更深入的学术研究。面对天灾频仍、地球暖化与各类危机,拉曼大学希望透过教育为人类的共存共荣,尽一分力。
“这并非拉曼大学首次和与外国学校或国际机构合作,目前拉曼大学也与东盟、欧美多国的学校、医院和机构合作,在促进人类福祉与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方面,不遗馀力。”
另外,张树庭也指出,东盟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中心的设立,在学术层面为中国及大马,甚至全球学者搭建一个高层次的学术交流平台,促进不同观点的交流与融合,有助于推动相关研究迈向更高水准。
“在全球面临气候变迁、公共卫生安全与地区冲突等挑战的背景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应对这些问题的关键途径。作为连结亚洲与其他地区的重要枢纽,东盟在全球格局中扮演关键角色,因此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尤显重要。”
他表示,中国与东盟在经济、文化、政治等领域合作日益紧密,两校在各自领域亦具备高度互补性——中国传媒大学在国际传播领域实力深厚,而拉曼大学则在东南亚研究方面成果卓著。基于坚实的合作基础,双方共建研究中心可谓水到渠成。
张树庭并冀望东盟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中心能成为国际一流的研究机构,吸引全球顶尖学者与研究人才,产出具国际影响力的高品质成果,并在理论创新与政策建议方面发挥领导作用,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建设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智力支持。
同时,研究中心也将积极搭建国际对话平台,深化中国与东盟各国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并促进与其他地区的沟通,扩大“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国际影响力。他希望透过文化交流与民间互动,深化彼此人民的理解与友谊,让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深入人心,为构建更加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奠定坚实的民意基础。
优大东盟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中心于今年1月1日正式投入运作,并于刚过去的4月15日举行揭牌仪式。该研究中心目前已汇聚来自多学科背景的专家,未来将持续招募研究人员、博士后与研究生,并计划聘请国际学者担任访问研究员,以拓展研究的广度与深度。除了进行学术研究外,中心亦将举办各类国际议题讲座、培训课程,以及学界与业界的合作项目,鼓励社会大众积极参与对全球与区域性挑战的对话。
要看最快最熱資訊,請來Follow我們 《東方日報》WhatsApp Chann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