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公正党在本届党选采用新的党选制度后,因一些区部的系统出现问题而引起质疑,但经过稽查后,最终在上周五完成中央理事会三机构的提名,出现除了首相拿督斯里安华(全国主席)及莫哈末卡米尔(公青团团长)不战而胜之外,其他职位全面开打,更有12人角逐4个票选全国副主席职,战情可谓激烈。
在这12名全国副主席候选人当中,包括2名部长级人马、2名州务大臣、1名副部长等,因此公正党峇央峇鲁国会议员沈志勤直言,从盘面而言,他是处于劣势,因政治很现实,区部代表有可能会尊重官职者,优先把票投给部长或州务大臣,但公正党的党性比较特殊,属于有“烈火莫熄”精神的政党,也会衡量大家平时的表现而做出选择。
“公正党是从街头走出来的政党,党员有烈火莫熄的精神,大家(区部代表)心里都有一把尺,去衡量每个领袖包括部长的表现,同时也会衡量平时有没有走入基层、有没有回WhatsApp、有事时会不会回应、有没有做工。”
他说,以前很多参与“烈火莫熄”运动的青年,如今已成为了区部主席、基层领袖,仍秉持“烈火莫熄”的改革精神,因此他虽处于劣势,但仍有一点突围的机会。
“(在副主席之战中突围)机会还是有一点点啦 … …我(沈志勤)还是坚信说,只要我努力,应该是有机会的。”

沈志勤现年49岁,从大学时代就参与烈火莫熄运动,拥有26年的党龄,担任过1届州议员,如今已是3届国会议员,曾在2018年希盟执政中央时,官拜副农长,在团结政府内担任后座议员,早前受安华委任为公正党主席办公室政治秘书。他在党内属于资深华裔领袖,经验丰富,因此他认为,本身是时候去挑战高职,以带出本身的理念。
沈志勤在接受《东方日报》专访时,阐述他角逐公正党全国副主席的“3+3主张”,其中涵盖特为华社而设的“三大主张”,即:号召华裔加入公正党一起参政问政、鼓励华裔子弟成为公务员及带领中小型企业科技转型,以在公正党维护多元种族的框架下,确保华社的权益。
尽管沈志勤号召华裔加入公正党问政,但目前有一种声音却认为,华裔领袖在公正党遭到边缘化,包括该党在雪州没有华裔行政议员、正副部长当中也只有1位部长是华裔;因此,当《东方日报》询及这是否是华裔参政不优先考虑公正党的原因时,沈志勤则回应,有些人“又要马儿好又要马儿不吃草”,一切仍需从源头开始解决,主因在于公正党的华裔党员人数太少,占比例或低于10%,不及巫裔及印裔党员。

他直言,他们在招收党员时,很多华裔是抱著大选有投票支持就好,平时远离政治、不参与政党,要站在政治前线的人去争取或捍卫华裔权益,而在多元政党里谈到个别族群权益时,就需要更多人作为后盾。
“公正党是一个开放的政党,凡是马来西亚公民都可以加入,没有阻止任何人入党,华裔肯加入就有发言权。因此,不是说公正党边缘化华裔领袖、没有委任华裔行政议员,而是多一些人加进来,谈判就更有效果。”
他还说,公正党可谓是全马最开放且最容易加入的政党,只要下载公正党的手机应用程式,填写入党表格再缴付2令吉60仙,整个过程不超过5分钟就可成为党员。
他也提到,在公正党的党选中,任何人包括华裔领袖要突围,都必须获得多元族群的基层支持。
历届的公正党副主席职往往只有1名华裔突围,这次12人参选副主席职出现3名华裔领袖(沈志勤、郑立慷及许来贤)同台竞逐,沈志勤认为,百花齐放是健康现象,并坦承3人同时胜选的几率不大,最终要交给区部代表来表决。

不少华裔心态是大选出来投票就好
另一方面,曾担任过副农长的沈志勤说,从村委会决定铺哪条路到内阁开会制定国家政策,在马来西亚多元环境下,政策制定初期开始就需要有多元背景官员参与、每个环节都需要有华裔声音,这样才能做出一个符合多元国情的政策,当政策一层层通过,一直到提呈上部长、内阁审议阶段才出现的争议,往往要花更多时间去纠正、甚至难掉头。
他补充,当下有不少华裔是抱著“我可以把票投给你,但我不加入政党”的心态,这会导致体制内缺乏华裔问政。
除了号召华裔参政,沈志勤近年也聚焦探讨华裔结婚及生育率的问题,当谈到此事时,沈志勤笑称,他本身是工程师出身,喜欢分析数据,因此当拿到统计局的数据,看到华裔的生意率已跌破0.8,这是属于远低于2.1的人口替代率的“红灯”,因此他才会提出担忧,并冀望带出这个问题之后,能吸引到一些比他厉害的人关注,以找一个解决方法。
他说,他无法改变社会的价值观,但他提出问题旨在希望有男女朋友的青年能早日完婚、生儿育女,并分享自身之前“苦过来”的岁月,包括当年与妻子一起抬平价电视机及购买廉价床褥来鼓励新一代成家立业,因生活成本高并非晚婚、不婚的主要理由,未来会好起来的。
此外,沈志勤的竞选宣言提出的的“3+3主张”,除了上述所提特为华社而制的三大主张之外,另三大主张分别为:一、全力协助公正党赢下至少60个关键议席,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二、配合首相推动大马扶贫与迈向高收入国家目标;三、设立全职“党员事务局”,聚焦基层关怀、党员福利与党内团结。
当进一步谈到“3+3”主张,沈志勤也谈到,我国有很多华裔从事传统的中小型企业,如今面对转型焦虑、没有一套方向,因此他提出以科技为导向的突围方向,以避免连锁店主导杂货、五金及茶餐厅市场时,小型商家受到冲击,他也提到其峇央峇鲁国会选区的自动化做法,并谈到槟城峇六拜自由贸易区有半导体产业的基础,建议打造马来西亚版“台积电生态圈”,培育本土科技龙头企业,带动周边工业。
要看最快最熱資訊,請來Follow我們 《東方日報》WhatsApp Chann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