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溪大年9日讯)吉打斯里格东国小两位老师亲手打造DIY保龄球道,让来自低收入家庭的学生也能在校内接受专业训练,实现运动梦想。
这项由36岁莫哈末凯鲁法汉与53岁纳札马哈末联手推动的计划,早在去年5月便已著手动工。灵感来自州内另一所学校获得热烈反响的自制球道,他们决定仿效做法,并结合学校成立保龄球俱乐部的构想,打造属于学生们的专属球道。
教师凯鲁接受《马新社》访问时表示,他们曾在学校附近的保龄球馆训练学生,但一次8至9令吉的费用,对B40家庭的孩子来说是一种压力。
凯鲁表示,如今有了自己的球道,学生不仅能免费练习,参与人数也随之大增。
这条耗资约3,000令吉、位于科技实验室旁长达18公尺的球道,由家教协会及早前开办的保龄球课程所筹得的费用资助。教师们更设法从保龄球馆购入二手原装木板,确保训练品质。
“我们特别将球道缩短3公尺,好让学生有充足空间移动。球返回机制靠重力设计,轻轻一推就能回到球手手中。”
凯鲁笑说,虽然瓶子仍靠人手排列,但未来会考虑加装自动装置,提升效率。
纳札补充,球道一次可容纳2至6人练习,方便轮流训练,学生也更投入。“过去我们参加比赛需到外头训练,现在校内就能完成准备,不仅节省开支,更拉近学生与这项运动的距离。”
这条保龄球道已获双溪大年县教育局批准,并举行正式开幕仪式。尽管学校的保龄球俱乐部尚未正式成立,但已有数名学生个人名义代表校队参与地区及州级赛事,包括大马学校体育理事会(MSSM)主办的保龄球锦标赛。
教师们说,这条走廊上的球道,不只是木板与瓶子,而是一条让学生勇敢追梦的起跑线。他们相信,有了这条球道,孩子将能持续发展潜能,不再因经济限制而被运动梦想拒于门外。
要看最快最熱資訊,請來Follow我們 《東方日報》WhatsApp Chann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