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逆旅
六十甲子
蕉风椰雨
雨过天晴

这首禅诗,正好做为我的60岁的写照。我今年刚好60岁,人生也经过几许风风雨雨,其实风雨都是我成长的动力,都是滋润我生长的养料。现在是雨过天晴,在这热带的家园,炎热的气候,增添一丝丝的凉意。

很感激我还能活到60岁这年龄,身体还可以。我经历过2次大病,差点呜呼哀哉。幸亏有箭猪枣这个传统的草药,两次把我从死亡的边缘救回来。

我一直很喜欢书画,但在60岁前,每天都要为生活疲于奔命。为了事业,为了家庭,只好把书画的事搁下来,但是我对书画的兴趣并没有减灭。只有在店里忙了一天,身心还有兴致时,晚上在画纸画上一两幅画。或是在夜阑人静时泡上一壶成年普洱茶,听著高雅的古琴音乐写心经。我一有空就写。也不知道写了多少年,但其乐无穷。

书法与水墨绘画注重人品的修炼,并与华人的哲学思想一脉相连。华人的哲学思想离不开儒、释、道。大概年纪越老,我的美感和思想也越来越丰厚。以致在书画作品中会流露出一些自己风格与格调,正所谓人书俱老吧。

书画艺术与生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融化在生活里。生活就是书画;书画就是生活。东方的艺术思想应该离不开这个范畴。

所以我生活中除了生意,书画艺术外,还喜欢茶道、太极、静坐。这些都是一种平静的,内在的兴趣,与生活一脉相承。

由于是自己的甲子书画展,所以我把一些以前所写所画的展示出来。最近也画一些在自己心中久藏的灵感,把自己的感情抒发出来。创作表现出来。我比较喜欢书画中的神韵,意境,和格调,这三个范畴是我的追求。

一朝风月

记得几年前去到台湾佛光山,在大禅堂的一幅墙壁上,星云法师只写著“万古长空,一朝风月”这八个大字,令我很震撼。我对这八个大字当时的体会是:‘以前人的丰功伟绩,人,和事,都会转头空,当下的只有你和我。我们要好好把握当下我们所拥有,分享我们的风月和喜悦’。

后来读到星云大师著的《六祖坛经讲话》(2008,代序:禅与现代人的生活)里的这一段话:“所谓禅,就如‘万古长空,一朝风月’。在禅里,没有时间长短,没有空间远近,没有人我是非,禅是刹那之中有永恒,一念之中有三千。‘心中有事虚空小;心中无事一床宽’。因为禅者对时空有普遍性的悟入。

禅者的修证,不重成佛,只重开悟;千年暗示,一灯自明,只要你一悟,何愁大道不办?”

在这个时候,我最喜欢的还是“万古长空,一朝风月”这个禅偈子。就以“一朝风月”做为我六十甲子书画展的主题吧。

对书画艺术的思考与实践

中国书画原本就富于哲理,儒、释、道是其中心思想。书画艺术善于表现内心情操,及精神深度的优势。这是中国书画传统中,最宝贵的精神文化底蕴。其中又以文人书画为主,影响书画坛数百年。

文人画多取材于山水,花鸟。以抒发“灵性”或个人“牢骚”。人文书画标举“逸品”,讲求笔墨情趣,强调神韵,并重视文学修养。

人文书画主张“抒发灵性,强调神韵,重视文学修养”的文化精神。这种精神在中国画现代化的情况下,应该延续下去。尤其是这些文化精神特别强调以内在精神为主,外在形式为次。

中国名画家潘天寿曾经提出“神韵”,“意境”,“格调”这三个范畴,并把这三个范畴定为中国画的价值中心。

(一)神韵:精神气韵

(二)意境:情景交融而产生的感动

(三)格调:通过中国书画的形式语言来表现作者的人格,气质与情感

作品的价值的高低取决于两方面:人格学问与笔墨的修养。在明清的画论里,对笔墨的品评都非常人格化,人品与画品紧密相连。笔墨修养有功力,人格才有所呈现。

在我看来,以上所述的人格、笔墨与作品的价值的关联是只有在传统的中国书画艺术才有的情形。怎样的人格会写出怎样的书画作品。

我这里用一个我最喜欢的一个唐朝人物的故事来引证我的论点:

唐玄宗曾命李思训及吴道子描绘嘉陵江两岸三百里的景色。李思训以草图和笔记为本,吴道子则沿著嘉陵江游览。每当吴道子被问到有没有草图时,他指一指脑袋说“全部都在这里”。李思训按著草图和笔记努力在宫墙上作画时,吴道子还是一派悠然自得。在李思训差不多要完成他那部分壁画时,吴道子才开始动笔,旋即绘就(马上画完),一气呵成。李思训是从客观方面著手,吴道子则以事物的特征为主。结果,吴道子的画作比李思训的还要超然卓越。

我尝试以6张宣纸来描绘心中江西古窑竹林的印象。一张宣纸会产生有情趣的感觉,六张合起来就很有气势及意境,如身置在竹林里,有斜坡,有竹林,有流水,有石头。我在画的时候跟著感觉走,一张接一张,不知不觉画了六张,一气呵成,真是痛快淋漓。我以后也会多画此类的作品。

兰香堂

在我三十多岁时,我为我的书斋取了一个名字:兰香堂。主要是纪念我的师傅保贤法师。他与我有与我的一段因缘。因为生意的关系我经常一个人在香港,我经常去找他。他教我打坐,也传授了“五更转”打坐心法给我。

原来五更转大有来头。它是唐代韵文,一种长短句,也是宋词的发源。它的作者是神会和尚,六祖的大弟子。里头包括了五更,即五种境界,五种方法去克服障碍,而达到开悟(天亮)。一更初,二更催,三更侵,四更兰,五更分。

因为法师提醒我,四更兰是开悟的境界。所以我特别去记“四更兰”。

四更兰,法身体性不劳看,看则住心便作意,作意还同妄想团,放四大莫执著,任本性,自公关,善恶不思即无念,无念无思是涅槃。

记得法师问我:“知道涅槃是什么境界吗?”

他又说:“‘善恶不思即无念,无念无思是涅槃’,神会如蜻蜓点水,轻轻一点你给你知道。”

原来中国文字那么优美,还可以留下一幅生动美丽的“蜻蜓点水”画面在我脑海里面。因为四更兰的关系,我把我作画写字的地方命名为兰香堂。

我特喜欢的画家有:丁衍庸,潘天寿,郑板桥,八大山人,等等。潘天寿的画清新又有现代感,理论基础强。他的号是“寿者”。所以我也取个号,为“正者”。

学书法的过程

在1981年,我当时27岁。当时好的书法老师不容易找。写得一手好字不少,但是不一定教书法都到位。

比我年长一岁的同学黄金炳,从台湾毕业回来,写得一手好字,谈论起书法说得头头是道。原来学习书法一定要临摹古人名迹入手。透过一点一划的机械练习,才能体会到古人书写的心态与人格。黄金炳老师教我从临摹颜真卿的东方朔画赞开始,然后我自己有临摹王羲之的兰亭序行书,和郑文公的魏碑。我晚上一有时间就临摹,经过一段长时间的练习和临摹后,我发觉我没有什么进展。我的书法里,还没有自己的风格,还没有自成一体。

当我在苦思为何没有进展的时候,我在一个偶然的情况底下,遇到叶逢仪老师。他告诉我,在日本有一个和尚,得空就写心经。他写在火柴盒上和小纸上,等等。叶逢仪老师也鼓励我多写书法,多写心经。结果我真的写了很多年的心经。也不知道写了多少年,总之晚上有空临睡觉前就写。写完了感觉到做了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睡觉也有品质。

因心经只有260个字,很适合一口气写完。大约写完一篇只需半个小时。我发觉到写心经除了庄严佛净土,就是记录你当时书写的心情和心态。当时心情平静与否,安详与否,都会影响写心经的气势。如果今天写得不好,明天再写好一点。

我相信我书写心经的心态是虔诚的,平静的,安详的,专注的,我觉得当时这种心态应与古人同。

(钱重正书法展于10月26日起在吉隆坡旧巴生路东方人文艺术馆举行。书画展所有收益,将捐赠雪兰莪马来西亚佛学社。)

要看最快最熱資訊,請來Follow我們 《東方日報》WhatsApp Channel.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警方在枪杀案现场调查。

3辆轿车围堵疑遭寻仇 男子用餐时遭开枪射死

阅读全文

女子更换轮胎 遭罗里撞毙

阅读全文
警方连同案中父子回到案发现场进行调查。(大都会日报)

母杀女自缢案 幸存7岁男童天天问还能见妹妹吗?

阅读全文
马股今日重新走高,并重返1620点水平。(档案照)

一天急涨RM 2.02 BLD种植惊艳全场

阅读全文

夜晚用餐遭围堵袭击身亡

阅读全文

“辰星 晓月” 成全民萌宠 万众引颈盼亮相

阅读全文

【东方文荟】工夫在诗外

东方文荟

周恩来作为1949年中国共产党执政后的首位国家总理,尽管深为当时的民众所爱戴,但后人却基于自身的立场,对他在“文化大革命...

阅读全文

【东方文荟】热心重义,笔墨留香

东方文荟

钱重正先生从商,子承父业从事传统参茸药材燕窝箭猪枣买卖。老字号传到第二代有了创新,在原有基础之上再开办餐厅,而且主打靓汤...

阅读全文

【东方文荟】华人姓氏由来与演变

东方文荟

1992年世界赖罗傅三个姓氏联合在吉隆坡召开恳亲会。我受邀担大会议长。出席恳亲会的,除本地三姓的宗亲之外,也有来自台湾以...

阅读全文

【东方文荟】泰人潮语唱戏,华人泰语潮剧

东方文荟

说起潮剧,那可是我们儿时庙会的记忆,台上咿咿呀呀,台下扇风吐瓜子皮。要听潮剧,还得要等神诞或是七月普渡,也不容易遇到。在...

阅读全文

【东方文荟】五十年代马新华校学生运动回顾

东方文荟

一,马新学运产生的社会与政治背景50年代是马来亚与新加坡学运兴起和发展的时期,也是英殖民政府实施紧急状态的重要时期。19...

阅读全文

雷秋明:南大湖的回忆与联想

东方文荟

两年前在南洋理工大学读研究所,曾漫步在南大湖畔,却从未有意识要去了解她的过去。她予我,只是乌龟爷爷们的安乐窝。苍白的回忆...

阅读全文

【东方文荟】国家独立和政治演变

东方文荟

拟定国家原则的用意是为了要达致种族之间能够亲善团结。 1957年马来亚的独立是建国的起点。1969年513爆乱之后,巫统...

阅读全文

孙和声:中华民族与中国

东方文荟

评论人陈良在〈政治与学术之间〉一文中提到,“华人”这个用语,早在千年前便已出现,其概念可推得更久,而非如刘镇东所言,是英...

阅读全文

童敏薇:“占中”关你咩事?

东方文荟

日前,中国“六四民运”领袖王丹在吉隆坡一场讲座就谈到:民主最早讲究的是行政、司法及立法三权分立,后来出现第四权(新闻)言...

阅读全文

【东方文荟】我为何参与“占中”?

东方文荟

踏入十月份的香港,就像这几天的天气一样,风云色变。沉重的低气压一直缠绕著香港,代表两股不同意见的黄丝带和蓝丝带正在角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