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华裔厨师莎拉(Sarah)在社交媒体揭露自己在电视节目遭主持人“种族歧视”的经历。(图取自网络)

一位名为莎拉(Sarah)的澳洲华裔厨师日前在社交媒体揭露自己在电视节目遭主持人“种族歧视”的经历,事件在经大马中文媒体转载后引起本地网民的巨大回响,但与过往不同的是,这次网民们不是在谴责种族主义者,而是几乎一面倒批评Sarah小题大作、背宗忘祖。

根据新闻内容显示,该个澳洲厨艺节目主持人使用广东话和华语“你好吗”与Sarah打招呼,这突如其来的中文让她感觉到惊震与不舒服,因为她认为“直接认定我是中国人且用中文与我对话,仅根据我的肤色对我进行任何假设,这些都是无礼地,这就是种族歧视。”

事实上,虽然Sarah是在悉尼出生与成长,但她的母亲是大马华裔,正所谓血浓于水,而Sarah本身也继承东方文化资本,如今是一名擅长烹饪亚洲美食的厨师,为何她羞于承认自己的身份与语言呢?一句友善的“你好吗?”就是种族歧视?这是否过于小题大作?而这正是大马网民攻击她的主要原因。

但有趣的是,知名英语教学网红杨家成在今年5月也上传了一个与Sarah情境几乎雷同的搞笑短片,内容是洋人用华语“你好吗”向美籍华人打招呼,影片在短短一个月获得超过110万人次的观赏,以及1300多则留言。

而杨家成的这支短片,其实是致敬另一个同样以“你好吗”为歧视相关主题美籍韩裔网红helpmefindparents的短片,该短片下的网友留言多达1万7000多则,以及观赏人次甚至累积到1000多万!

虽然这两支影片都是以搞笑和戏谑的手法作呈现,但是从观赏人次和流量反映了这种“你好吗”背后隐而不宣的刻板印象,的确获得许多人的认同和有感而发,只是为何这么友善的一句“你好吗”会被认为是歧视?为何同样是一句“你好吗”的歧视,杨家成和韩国网红的反击让网友大快人心,但Sarah的声明却招至网友无情的批评和吐槽?

主要在于个人预设

其实“你好吗”这句话无伤大雅,而判断其是否歧视或带有偏见,主要是这句话背后对你/你个人的预设,我们无法在Sarah短短的两篇声明感受当时的情境,即便那可能真的是很友善或普通或不经意没细想的问候,但是这句话就预设了你只是个外人,就算你生于斯、长于斯,你永远不会被接受成为“我们”,而这仅仅只是因为你的肤色,无论你认同和效忠的对象是这国家,但你永远不可能成为我们,你只能在这个国家以一个外人的“角色”一直生活下去。

上述这些预设,才是让Sarah最气馁、最挫败的“你好吗”以外没有说出来的话,而这也是Sarah公开发表声明所要对抗的刻板印象,对抗这种不经意和潜意识下对澳籍亚裔的偏见与预设。

为什么看到黄皮肤就一定得讲“你好吗?”,如果我们在澳州看到白人时是否一定要先搞清楚他的祖父母是否来自爱尔兰,然后跟他说“Conas ta tu”,如果来自德国就跟他说“Wie geht es Ihnen”?而杨家成和韩国网红则在短片中,以同样的“见到华人就要讲你好吗”的逻辑思维,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才显出以肤色、种族、祖籍等去固定、去套牢、去框架一个人是多么的荒谬。

其实,这种被放在他者位置的情况,并不止在欧美国家发生,当我们“回到”中华文化世界时,也同样被定义为“华侨”。很多到台湾旅行或升学的大马人应该都有遇过这样的情况,当台湾人知道你是大马人时,他们都会很惊讶地说“你的国语(华语)怎么说得那么好?”。

始终是“华侨”

请设身处地想思考,如果你移民到台湾,或从小就在台湾生活,无论你华语讲得多流利或字正腔圆,无论你在台湾生活十年、二十年,无论你多努力融入当地,但一旦被发现你的“华侨”身份时,你永远都只是个想要台湾身份证的外人,这样的预设会不会让人气馁?这样的预设是否是种偏见或歧视?

笔者有个曾经在台湾念书的学妹,她某日早上到大学宿舍附近的市场去买早餐,因为口音被发现与台湾人不同,当下就被一个摊贩欧巴桑很亲切友善地询问“刚嫁过来吗?”,欧巴桑的问候其实是没有恶意的,她只是当下毫不豫犹直接把我学妹当地是嫁到台湾的“外籍新娘”。

大约从80年代开始,大量东南亚籍的年青女性透过仲介嫁给台湾中下阶级单身男士,也因此这群嫁到台湾的女性被统称为“外籍新娘”,但“外籍新娘”带有贬意,而这个名称也很明显将合法移民到台湾的年青女性标签为外人,因此2000年后台湾逐渐以“新移民”作称呼。

是一种不自觉偏见

用肤色、口音,或种族去定义一个从未见过面的陌生人,并不是客观与中立的去了解他人,而是一种先入为主的预设与判断,这是一种不自觉的偏见与刻板印象,若更严重将有可能是歧视。

马来西亚人深受种族主义的伤害,我们都希望能打破种族之间的蕃篱,彼此都能获得国家的一视同仁,客观与中立地认识彼此对这个国家的付出,建立一个不用再分土著/非土著的国民认同,而不是强调谁先到这片土地或谁对发展贡献最多,如果我们都渴望获的国家的公平对待,不要再有种族的偏见,为什么我们不能接受其实Sarah正是渴望著她的国家能真正的接纳她,成为一个真正的澳洲人,而不再使用肤色去定义她, 不再用“你好吗”作为预设?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两年前已经分开! 郭晋安欧倩怡宣布离婚

阅读全文

10年骗31退休人士 警通缉华男吁民提供线索

阅读全文

大马闯入汤杯半决赛 杨巧双兴奋祝贺

阅读全文
数名同学周四从大山脚乘搭火车南下,前往马大医院探望,并送上她最喜爱的卡通酷洛米(Kuromi)为她加油打气。

中五生患上罕见肿瘤 医药费5小时内筹足

阅读全文

美反战示威 拜登: 有权示威但不容许暴力 【东方头条】2024-5-03

阅读全文

四脚蛇站起摆攻击姿势 网笑:大马哥斯拉

阅读全文

林蕙颖:一个人的罢工? ──零工经济下劳动权益

东方文荟

近年来“零工经济”(Gig economy)蔚为风潮,其中在行管令期间肩负重任的送货员最受瞩目。尽管他们是被捧为“前线英...

阅读全文

庄仁杰:从今日眼光拯救历史

东方文荟

最近在读《从暹罗到泰国》(The LostTerritories: Thailand′s History ofNatio...

阅读全文

冯振豪:海陆视角观二战

东方文荟

曾经有学生问笔者,二战时欧洲战场为何比亚洲战场较快落幕。普遍的解释大都将问题延伸到民族性的讨论,认为日本的忠君爱国根深蒂...

阅读全文

庄仁杰:中共胶与假中立之恶

东方文荟

最近两位年轻朋友出了些事情。作为马大新青年一员的黄彦铬,因号召大马人网络联署反对中国对香港实施国安法(香港国安法内容和马...

阅读全文

郑名烈:不确定性是政治常态

东方文荟

大马政坛因223政变而风云变色,许多人心理不是滋味。但如果从1987年巫统党选分裂开始,1998年因安华被开除而再分裂、...

阅读全文

杜新宝:自重的教育工作者

东方文荟

我国数年前有位政治人物喜欢提醒对手要自重,他似乎最能体会,当要辩的都辩了,能劝的都劝了,而对方仍继续抹黑、诬赖、卑鄙等,...

阅读全文

庄仁杰:东南亚史近年来好书

东方文荟

人在新加坡,阻断措施期间看了好些书,其中包括荣获2017年年度费正清奖的《越南:世界史的失语者》(The Penguin...

阅读全文

陈亚才:婉约、刚烈、法力 ──印度教中的女神

东方文荟

印度的史前时期( 公元前2 5 0 0 年之前),雅利安人入侵之前、印度教尚未形成,作为农耕民族遍布印度和斯里兰卡的达罗...

阅读全文

冯振豪:丰臣的落日,慕府的重蹈

东方文荟

1593年的东亚, 终结日本战国乱世的关白(摄政)丰臣秀吉,指派15万由各路大名(诸侯)率领的联合军团,跨过日韩之间的对...

阅读全文

陈亚才:印度教神祇系统与递变

东方文荟

印度教在发展过程曾经历重大演变,从吠陀教(Vedaism,大约开始于公元前1500年)开始,演变为婆罗门教(Brah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