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末菲沙指出,将于下次一站式中心(OSC)会议,提出加入这项条件的建议。
“为方便小型承包商处理废料问题,当局也将考虑提供罗里转驳服务,以更有效管理隆市的处理废料问题。”
阿末菲沙是于今日巡视双溪哥达斯(Sungai Kertas)非活跃性化学废料土埋场时,如此表示。
他说,吉隆坡如今有不少建筑发展工程正在进行,位于拉惹劳勿路、半山芭及秋杰路等的一些建筑物发展商也正向当局申请发展准证,然而建筑物一旦拆建重新发展,就会产生大量废料,承包商也将面对不知如何处理废料的问题。
全马首设循环设施
“因此,当局开会讨论,也感谢城市和谐及房地部及雪州政府,提供了这样的土埋场来处理废料问题,而且双溪哥达斯的土埋场还是全马首个设有再循环设施的土埋场。”
他认为,处理废料问题是必须受到关注,否则一些承包商将随意乱丢垃圾;一旦废料堆积10公尺之高,是需要花费800至900万令吉,重新进行处理。
他希望,公众明白废料处理的问题,并给予配合,以便解决隆市内的非法垃圾场问题。他也认为,需先有场地作为处理废料用途,才能进一步从执法方面著手。
“当局向来都有采取行动对付乱丢垃圾的承包商,如充公罗里等,但问题是这些人都是趁著晚上时段才出外丢垃圾。”
他觉得,如今设有的非活跃性化学废料土埋场足够应付垃圾生产量,尤其双溪哥达斯这间土埋场还设有再循环设施,只是隆市没有可作为土埋场的场地,所以才产生非法垃圾问题。
另一方面, 阿末菲沙也指示,位于翠湖园浪交怡路一块地段的建筑废料如今全部转送到双溪哥达斯处理,之后将把原地提升为公园用途。
“回收站”放眼处理逾万吨废料
堪称全马首个设立再循环(回收)设施的双溪哥达斯非活跃性化学废料土埋场,是从2011年10月开始投入运作,并于上个月增设“回收站”,放眼今年能够达到处理1万800吨建筑废料的目标!
据知,大吉隆坡∕巴生谷计划是于2012年5月22日,建议在双溪哥达斯土埋场建设一个回收站,以回收处理铁及塑胶等的废料。
该土埋场每日可处理高达500吨废料,然而至今每日只接获70至80吨的废料处理。
Worldwide Holdings Berhad首席执行员拿汀巴杜卡诺拉兹丽娜认为,该土埋场目前的处理量不高,或许是该土埋场还不广为人知。
“我们在雪州内共负责管理3个非活跃性化学废料土埋场,另外2个分别坐落在龙溪及轰埠。”
她指出,双溪哥达斯非活跃性化学废料土埋场占地14.4英亩,龙溪及轰埠则分别占地145英亩及27英亩。她说,双溪哥达斯所建设的回收站,是耗资350万令吉打造而成。
要看最快最熱資訊,請來Follow我們 《東方日報》WhatsApp Chann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