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美华小署理董事长拿督刘磐石指出,董事部在一个多月前,就已经把建校图测提呈给吉隆坡市政局。此外,该校在今年年初,也已获得教育部的迁校批准,目前一切已准备就绪,只待市政局批准后,建校工程就可以正式展开。
他说,根据迁校程序,校方必须先获得学生家长及赞助人等代表100%的支持后,才能获得教育部发出迁校批准;而上述两项工作,皆已顺利完成。
他指出,燕美华小的新校舍楼坐落在蕉赖大同花园内,占地5.8英亩,新校舍包含兴建30间课室及一间大礼堂;预料整体建筑费需耗资逾1000万令吉,耗时3至5年时间来兴建。
学生人数下滑
“燕美华小需要迁校,是因为该校从几年前开始,学生人数不断下滑,几乎平均每年仅30名新生报读,如果这种情况继续下去,学校将难以发展,甚至会越来越萎缩。要克服这一问题,迁校到华人集中住宅区是最好的办法之一。”
“目前全校的学生人数约有270名,其中大部分的学生来自班登区,部分则来自蕉赖区。”
刘磐石是接受《东方日报》记者访问时,如是表示。据知,新校地是由发展商献地,惟新校址仍属房屋发展地段,需要进行土地转换手续至学校保留地,目前手续尚在进行中。
他说,新校地的附近,现今设有康乐华小一校和南强华小,但基于蕉赖区是华人集中区,对华小需求颇高,因此估计新校舍在启用2至3年后,预料学生人数有望突破1000名的目标。
他指出,该校是从4年前开始出现学生来源缩减的情况,但那时该校新建的教室才刚落成及启用,原本是希望接纳更多的学生,但无奈学生来源却不断减少。其实,不仅只有燕美华小,很多城市华小如精武华小和辟智华小等,甚至是一些政府国小,也同样面对没有学生来源的问题。
“城市华小面对学生来源减少,主要是受城市人口外移,以及交通阻塞两大因素所影响。”
发挥经济效益 旧校址建高级公寓商店
城市土地运用及交通规划专家吴木炎指出,吉隆坡燕美华小旧校址,将被兴建两栋50层楼高的服务式公寓和零售商店,显见有关地段拥有很高的发展潜能,理应让有关地段充分发挥其经济效益!
他直言,任何的一间学校,在经过一段时间后,一旦学校周遭环境出现很大的改变,学校可以选择两者中的其中一种方式继续生存,一是自己寻求改变;二是寻找更适合的学校环境。
他说,在环境改变后,学校可以跟著周遭的环境一起改变,发展成为拥有城市学校特征的学校,否则,对学校发展最好的方式,就是搬迁至一个更适合的地点。
以产业养校
“当一个学校受到环境限制,不能再成长的时候,显示这个环境已不再适合它(学校);相反地,燕美华小旧校址计划兴建两栋50层楼高的服务式公寓和零售商店,显见有关地段拥有很高的商业价值,可充分发挥其发展潜能。”
他表示,他不反对燕美华小落实迁校,因为学校一旦同意迁校,旧校址被充分发挥其经济效益的同时,而学校也能从中受惠,减轻负担,或从中落实以产业养校的方案。
根据探悉,燕美华小占地1.98英亩的旧校,将被一家名为Elite Starhill的有限公司拆除,然后兴建发展两栋50层楼高的服务式公寓和零售商店,涉及的发展款额高达9亿令吉。这两栋50层的高楼,其中有4层为零售商店、8层停车场、4层地下停车场以及34层服务式公寓。
要看最快最熱資訊,請來Follow我們 《東方日報》WhatsApp Chann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