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降低投票年龄修宪动议通过并在来届大选生效,今年中三或中四的学生将是来届大选的首投族。

(怡保2日讯)“政治”两字向来是校园的禁语,不过,随著国会提呈降低投票年龄至18岁,教育青少年有关正确的政治知识必须从校园开始,以便学生满18岁时,能依据当时对政治格局的看法实践公民权投票。

我国校园向来对政治人物、政治口号、政治课题设下门禁,任何有关政治的事宜都仿佛都很敏感,于是乎不能提、不能说和不能议论。

然而,若投票权年龄在国会修宪通过降至18岁,那么在校园内求学的中学生就是往后大选的首投族,如此一来,是否还要继续避免中学生接触“政治”呢?

董总多元族群与文化发展考察项目主任江伟俊接受《东方日报》访问时表示,政治涉及深广,无处不在、无孔不入,校园作为启蒙青少年如何判断与明辨是非的要角,更无法回避教育学生正确政治体制及制度的责任。

“时代变迁,18岁的青少年不再懵懂无知,在网络资讯发达的时代,他们轻而易举地就能接触各种资讯包括政治、政党、政策和社会问题。”

“问题是,他们是否能明辨是非、辨别真假,而校园就是最重要、最正规的管道,连贯学生与社会的关系,教育学生如何识读媒体平台的资讯、逻辑思考和判断其信服力。”

对此,华社研究所研究员庄仁杰受访时表示,虽然目前校园并未有授教政治知识的科目,不过,教育部可考虑让校方透过公民教育科传达政治知识。

“所谓的政治知识指的并不是引导学生倾向投票哪个政党或偏帮哪个政党等含有政党色彩的‘洗脑式’宣导。”

“校园传达的政治知识,是指我国整体政治制度的操作,如三权分立、民主选票的操作,以及司法独立的重要性等。”

他补充,如今网络资讯发达,中学生可透过网站或社交媒体获得政治资讯,不过相比学校经筛选及系统化的政治知识,网络资讯相较杂乱无序,而学校教导的知识将有助减少学生摸索和筛选的时间,并更有效掌握正确信息。

了解政治 宣导正确公民责任

降低投票年龄是希盟自去年执政后一直扬言要兑现的承诺。坊间对此动议持不同的看法,有者反对主要担忧中学生心智心智不够成熟、不了解政治及轻易遭政党操控。

为何我国中学生无法给予我国社会信心,无法在满18岁时,做出明睿决定,投下最神圣的一票呢?

江伟俊认为,校园是启蒙青少年如何判断与明辨是非的要角。
江伟俊认为,校园是启蒙青少年如何判断与明辨是非的要角。

江伟俊表示,我国中学生对于于公民权的意识依然薄弱,予人感觉绝大部分中学生都对政治冷感,不关心国家时事。

对此,他认为,此问题可透过加强公民教育,宣导正确的公民责任与角色改善。“教育部从今年6月开始,在国小学恢复授教公民教育科目,成效如何仍有待评估,不过,透过此教育科目,学生将接触及了解公民权利和责任。”

“我们要教育学生知识层面的公民意识,也必须让他们参与及实践公民权利,让他们满18岁后,就能作出投票选择。”

他也提及,一些国家如香港和日本的制度,允许学生在中学时期设立学生会,以民主投选的方式投选学生会领袖。“此方式就好比模拟选举政府,让学生在校园内接触到公民教育的同时,实践民主投选。”

他指出,我国人民总想要青少年中学毕业后就能融入社会,却又在校园时期将学生与公民社会该履行的责任区割,促使许多青少年与社会脱节,产生偏差。

提呈修宪应调整被牵涉层面

庄仁杰认为,在国会提呈修宪降低投票年龄之际,也需提出调整牵涉层面的制度及方针转变等。

“一般上,提呈修宪的当儿,会‘伴随’一些制度上的调整或未来方案的转变,譬如会否修改公民教育的课程纲要,而在此次即将降低投票年龄的修宪动议,未听闻将附上任何制度调整的计划。”

庄仁杰表示,校园传达的政治知识并不是指有倾向的政党色彩的讯息,而是我国整体政治制度操作。
庄仁杰表示,校园传达的政治知识并不是指有倾向的政党色彩的讯息,而是我国整体政治制度操作。

他认为,政府会否在修宪通过后是否有部署,或改善教育制度,或其他方面的调整等,是需要被关注及探讨的事。

无论如何,他希望国会能通过此项修宪动议,让18岁青少年也能行使公民权利。

资料档:公民教育起死回生

教育部原订将公民教育重新纳入2013年至2025年教育大蓝图,却于2014年废除小学的公民教育与地方研究科目,反之,增加历史科目。

教育部长马智礼去年11月透露,全国中小学将在2019年中旬恢复授教公民教育科目,课程内容包括反贪、爱护环境、人权和公路安全。

此外,政府也会将反贪污的内容纳入幼儿园的活动教学,以便实现从小就灌输学生反贪的价值观。

今年5月,《东方日报》记者探悉,国内有一部分政府学校已收到教育部通知,指全国政府幼儿园及中小学从今年6月至11月,在每个月的第4周以一些课程的整合模式来教导公民教育科目。

涉及整合课程的科目包括马来文、英文、历史、宗教科及道德教育科目,而有关科目的老师会被安排上课,以了解公民教育的教学模式。

要看最快最熱資訊,請來Follow我們 《東方日報》WhatsApp Channel.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警方在枪杀案现场调查。

3辆轿车围堵疑遭寻仇 男子用餐时遭开枪射死

阅读全文

女子更换轮胎 遭罗里撞毙

阅读全文
警方连同案中父子回到案发现场进行调查。(大都会日报)

母杀女自缢案 幸存7岁男童天天问还能见妹妹吗?

阅读全文
马股今日重新走高,并重返1620点水平。(档案照)

一天急涨RM 2.02 BLD种植惊艳全场

阅读全文

夜晚用餐遭围堵袭击身亡

阅读全文

“辰星 晓月” 成全民萌宠 万众引颈盼亮相

阅读全文
陈芃宏校长游走在杏坛及警队,为安家人的心,也为圆梦。

【老师心故事】是校长也是警长 陈芃宏两栖圆梦

专题

老师、警察都是正向有意义的工作,为了让家人放心,他执教鞭在杏坛春风化雨;为了圆梦,他选择考取志愿警察,为社会安良除暴,在...

阅读全文
通过“公投”决定是否重建兵如港巴刹的课题,在媒体的过分炒作下,引起社区高度关注,岂知结果却更倾向于一场“失败”的民意调查。

【东方热话】重建巴刹公投 劳民伤财非上策

东方热话

拥有至少60年历史的兵如港巴刹,其设施年久失修,已变得残旧及不符合时宜,兵如港州议员李存孝为此发起“公投”,开放让全怡保...

阅读全文

【有图真相】条件差疫情爆发 大家帮帮原住民村

专题

原是鲜为人知的瓜拉篙原住民村落,但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夺走了15条人命,而且疫情迅速扩散,引起了当地峇迪族的恐慌,也让外界...

阅读全文
“女学生叫老师“阿倌”而遭鞭打事件”,引起各界热议,事件最终在老师及女学生和家长握手言和下,才告一段落。

体罚风波 师生家长三方有错

网视

近期新山一所国中的女学生,在众同学面前叫老师“阿倌”(跨性人),而遭到老师鞭打体罚,达致女学生手臂、大腿均出现鞭痕,其家...

阅读全文

卷入性丑闻 政治人物该下台?

专题

(新山28日讯)“男男性爱短片”风波闹得沸沸扬扬,针对政治人物涉及性丑闻时是否应该下台的课题,民众也各执一词,有者认为私...

阅读全文
戴光鸿(左起)与吴秀菁6月杪带著铭亮,前往马大医院复诊,目前急需15万令吉接受为期3年的注射液治疗。(摄影:伍信隆)

病魔折磨10年 男童筹医费救命

冷暖世间

11岁男童戴铭亮外表看起来与普通孩童无异,活泼外向,在校常与同龄朋友玩成一片,似乎无忧无虑地快乐成长,但实际上他的童年,...

阅读全文
受访本地员工表示,以Emoji表情符号回复上司,并没有太大的问题。

非已读不回 用Emoji属平常

专题

(新山28日讯)中国一名女员工使用即时通讯软件Emoji表情符号回复老板交办事项,却被指敷衍了事,结果遭到开除。大马网民...

阅读全文
原住民一直是被边缘化的群体,近期在话望生原住民爆发疫情后,原住民课题才引起社会的关注。

生活条件差 原住民与社会脱节

爱东方聊天下

在时代发展的洪流中,素有“大地的孩子”之称的原住民生于斯长于斯,可他们的权益长期遭到忽略及遗忘,而近期位于吉兰丹话望生瓜...

阅读全文
根据《1957年教育法令》第5条文,已阐明不可以进行体罚,当学生犯错时,老师应根据标准作业程序将学生送往训导处。(示意图,取自网络)

处罚学生 应依标准作业程序

专题

(槟城25日讯)教师鞭打学生,谁对谁错?女中学生在众学生面前高喊男教师“阿倌”(跨性人),惹怒对方,对女学生施予体罚,达...

阅读全文
金龙芒的果实呈长椭圆形,也较普通品种的芒果来得大。(摄影:伍信隆)

【农情】适耕庄金龙芒 果实更大味鲜甜

农情

说到芒果,许多外行人第一时间想到的品种就是“香甜芒”(Harum Manis)。然而位于雪兰莪北区的适耕庄,当地盛产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