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因科技逐渐开放,我们每天接收的资讯如排山倒海而来,有多少人真正注意到LGBT群体(女同性恋者、男同性恋者、双性恋者和跨性别者群体)正面临巨大的生存挑战?台湾著名的叶永鋕事件,显示了只要行为稍微“不一样”的学生,都有可能遭霸凌,更何况长大后面临职场、家庭和社会的异样眼光。

传统观念培育出男生就应喜欢女生,而女生就应与男生结合的思维,除此之外的其他性取向都会被视为“不正常”。同性恋者尚好,变性人的情况更为糟糕,加上他们没有特定法律的保护,随时让自己置身于危险中。LGBT容易面临成长过程和事业成就等因性取向或生理上的不同而被遭否定的状况,马大精神科副教授余安麑医生表示:“人们不会赞赏LGBT在事业上的成功或学校的好成绩,他们只会嘲笑LGBT的性取向,只因性取向与传统价值观相背。”

科技虽让我们打破传统,部分年轻人逐渐认同LGBT,认为他们也有社会价值,应享有自己的人权;但是老一辈的人似乎对此较为不理解,认为他们败坏风气,进而衍生出更多社会问题。“我国对LGBT的看法除了被传统道德价值观绑架外,宗教也起了阻吓LGBT的作用。”余安麑对于LGBT在我国被接纳的前景不太看好,由于伊斯兰教为国教,加上有伊斯兰法律的监督,大部分LGBT都选择默不作声,“即使是我的病人,我也会要求他们不去争取,否则最后必定因大环境而让自己受伤害。我能做的就是尽量帮助他们宣泄内心压力,能推进社会接受他们的任何动作,我都愿出一份力。”

青少年因无知而排挤

“歧视”到底能造成多大杀伤力?家长自小灌输孩子“你要读好书、将来找份好的工作、和异性谈恋爱结婚生子”,无形中制印了一套模型,而LGBT孩子因此被否定人生。青少年在这个年龄阶段表现挣扎,他们不清楚自己的定位,对自身性取向也感觉模棱两可,有的人发现除了对异性感兴趣,其实对同性也有不同程度的好感。介于大人和小孩之间的状态,让他们以为事情只有黑与白,不清楚也有灰色地带的可能,并排挤认知以外的事,霸凌事件由此而生。

学生当起“判官”惩戒异于一般学生的“异类”,如果校方也觉得“异类”是问题根源,那更是双重打击,形成校方放任伤害行为的举动。这会给LGBT青少年带来心理阴影,他们没有太多的朋友愿意聆听,甚至得不到家长的关爱,逐渐恶化成忧郁症、躁郁症等。余安麑指出,为了保护自己,LGBT青少年选择压抑内心真实的感受,尽量掩饰性取向的不同,以期让自己在人群中安稳度过。

余安麑不鼓励她的病人站出来为LGBT发声,在我国还不太能接受LGBT的情况下,如果承认自己是LGBT只会对自身造成伤害,“除非有个具社会地位的LGBT勇敢站出来维护这群边缘人。”
余安麑不鼓励她的病人站出来为LGBT发声,在我国还不太能接受LGBT的情况下,如果承认自己是LGBT只会对自身造成伤害,“除非有个具社会地位的LGBT勇敢站出来维护这群边缘人。”

余安麑:强扭的瓜不甜

余安麑透露:“在我国,宗教局认为LGBT是种病态,应接受治疗。但在心理学界,我们对这门课题研究了20至30年,并不建议将之视为病态,因动物界里也有同性恋,从约30种动物身上发现都有同性恋行为。”

余安麑表示,性取向就像是左右撇子的分别,人们强迫左撇子用右手写字,虽然也能完成,但在不注意的情况下,左撇子还是会用左手完成一些高难度动作,这是天性,就像同性恋者一样,他们可以因为压力而强迫自己与异性结婚生子,但心理上却默默承受著痛苦。

“很多LGBT病人表示,如果这个世上有药能让他们改变性取向,他们愿意服用以变成‘正常人’,因这条路实在太苦了。通常LGBT的性取向不是我最看重的,我反而担心在承受舆论压力时,他们会否误入歧途,例如吸毒或上社交网络乱结交朋友等。”

要制止情况继续恶化,余安麑建议应从教育著手,学校是关键之一。对于LGBT青少年在学校遭受霸凌的问题,她表示首先可呈信转校,让他们暂时远离被欺负的环境,但也只是治标不治本,校方须予以一定配合。“出身穷人家或草根阶层的LGBT青少年的遭遇会更悲惨,因连转校能力也没有。”

同性伴侣权益争取运动始于1970年代,进入21世纪,公众支持同性婚姻的呼声明显增高。
同性伴侣权益争取运动始于1970年代,进入21世纪,公众支持同性婚姻的呼声明显增高。

如何帮助LGBT青少年?

➥当面临学校霸凌事件时,老师的反应非常关键,如果连老师也助长欺凌行为,那么LGBT青少年将面对更大压力。

➥家长的想法间接影响孩子价值观,常对LGBT恶言相向的家长,将造成孩子对LGBT的偏见。

➥网络媒体扮演重要角色,散播有关LGBT的资讯将深深影响大众看法。

➥在校辅导老师不能对LGBT持偏见,他们应不断进修相关辅导知识。

➥很多青少年因性取向的不同被赶出家门,无家可归。有个曾遭遇同样经历的同性恋者,每星期会开车到街上游走,为的是救济这些青少年。目前他收留了3名LGBT青少年,并积极鼓励他们上学,要求他们至少完成中五学业。

➥面对心理压力的LGBT,可向心理医生谘询,寻求心理出口,让情绪在正确管道下被抒发。

美调查:成长背景影响性取向

古话说:“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同性结婚虽在美国、欧洲、台湾等地获认可,但东南亚国家未能接受此做法。同性结婚不可能繁衍下一代,意即到了同性这代就产生断层,加上我国的同性结婚不获承认,也不可领养小孩,所以同性关系备受打压。余安麑道出一项事实:“即使今天没有LGBT的存在,全球生育率依然在下降,所以LGBT导致人口锐减之说不成立。”

为了满足家人的欲望,有些同性恋者会选择结婚生子,但普遍得不到真正的快乐。余安麑从个案中发现,曾被男性性侵的女性(同性恋者),长大后会对男性失去安全感,所以更倾向从女性处寻求安慰;反观男性(同性恋者)如有曾被男性侵犯的经历,长大后反而有同性恋倾向,对同性有一定接受度。

不少性侵案例显示受害者长大后成为同性恋,那加害者为什么容易选中同性恋青少年来下手呢?“不可解释的是,加害者可能从受害者的荷尔蒙作用或生理作用中,察觉到受害者有同性恋倾向才施毒手。受害者长大后也会因这种经历而找寻下手目标,很可能是报复心作祟。”美国有项调查显示,同性恋者领养的小孩,长大后倾向寻求同性关系的可能性比普通孩子来得大。青少年在发育期心智、生理等未发育完全,因此在成长过程中随时都可能改变价值观;同样的在,同性恋家庭成长的小孩,会对同性关系更有安全感。

公共厕所成为消除性别区分,保护变性人、同性恋者、性取向模糊者的重要区域。
公共厕所成为消除性别区分,保护变性人、同性恋者、性取向模糊者的重要区域。

变性人承受压力大

余安麑认为,LGBT性取向与生俱来,由于不是病症,根本无法对其进行矫正。大众所施加的压力不断让悲剧重演,她表示自己能帮助LGBT的是确保他们能在大环境中生存,且不致走偏,不依靠药物或不正常的社交行为来泄忿。不少LGBT渴望建立属于他们的社交圈子,如透过交友应用程式,找寻到附近的“同类”,宁愿冒著个人资料被盗取的风险,只求找到陪伴或泄欲,以解除孤独感。“他们应有高度警惕,这种交友方式根本无法深入了解对方,而且很多LGBT因参与性派对而患有爱滋病。”

生活条件低落

余安麑觉得,同性伴侣在一起不像一般合法夫妻受到婚姻法律的保护,无法获得正常程序的保障。单纯以“爱”支撑的关系往往会在多年以后出现不安全感,如怀疑对方背叛自己。缺乏正常管道的帮助,LGBT群体在面临冲突时无法自行解决,最终可能以悲剧收场。

在严禁LGBT的国家,基于法律和条规,LGBT所承受的压力会更大。“例如在我国的变性人不像泰国变性人般自由存在,风俗和文化差异致使他们往往在求学阶段已备受欺凌、半途辍学,导致大部分变性人教育程度不高。他们需要钱做变性手术,但教育程度低让他们无法觅得好工作。微薄的薪资迫使他们出卖肉体,以赚取金钱来施打荷尔蒙针或做变性手术。可悲的是,就算变性人从事性交易,他们也会遭受嫖客的性别歧视,因性别问题而被扣1/3的收费。”变性人在生活上也面对性别疑虑,例如对普通人来说无须考虑的上厕所问题,在变性人来说有著普通人无法理解的压力。

美国有一项“同等人求职”的实验,他们找来两组拥有同样年龄和资历的人,一组人需在履历表备注和LGBT协会有联系,另一组人则没有,当求职信同时寄出后,没有和LGBT协会有联系的人拿到了面试机会,而LGBT申请者则没有,明显可看出社会对于LGBT依然存在歧视。“从我的病人意见反馈发现,他们不需要大众的特别对待,他们只想要被大众平等对待,心愿极其渺小。”

关于LGBT:

LGBT是英文女同性恋者(Lesbians)、男同性恋者(Gays)、双性恋者(Bisexuals)与跨性别者(Transgender)的首字母缩略字。1990年代,由于“同性恋社群”一词无法完整体现相关群体,“LGBT”一词便应运而生、并逐渐普及。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浴室摔倒半小时才被发现 向太1原因不敢报警

阅读全文
示意图

男友妈不同意交往 拿出不到RM2000逼女子分手

阅读全文

“整形皇后”顾婕血便半年以为内痔 确诊大肠癌曝存活率

阅读全文
示意图

老翁为健康大量吃鲑鱼鲔鱼 半年后肾功能大幅下降

阅读全文

朝野互动 引人瞩目

阅读全文

【LIVE】新古毛补选提名(国盟)(报导:李素雯)

阅读全文

致心脏病、糖尿病 7种负面情绪增罹病风险

健康

我们的人格决定了我们的社交圈,而性格的好坏可能决定一个人的生理健康状况。杜克大学的医学中心人员Stephen Boyle...

阅读全文

致命皮肌炎

健康

香港艺人鲁芬在今年2月6日因皮肌炎(Dermatomyositis)导致肺衰竭而逝世,皮肌炎不只涉及皮肤和肌肉病变,严重...

阅读全文

唇干脾虚

健康

使用嘴巴说话、进食等的频率甚高,嘴唇脱皮并干裂让双唇摩擦期间感觉难受,自然而然趋使我们用唾液滋润双唇,但此做法却加剧干裂...

阅读全文

千禧族健康隐忧

健康

美国安泰保险(AetnaInc)于2013年进行过一项名为“What's Your Healthy”的调查,结果显示有1...

阅读全文

辨识失智症

健康

随著年龄增长,大脑功能会慢慢退化,这一点在老年人身上愈见明显。要分辨家中老人究竟单纯只是健忘还是失智,其实有迹可循。“健...

阅读全文

可可成分高巧克力 可让大脑变“年轻”

健康

(东京26日讯)日本一项新研究发现,常吃可可成分超过70%的巧克力可能有助于增加大脑皮质的量,这意味著脑部变得“年轻”,...

阅读全文

酗酒一天 影响一年

健康

(纽约26日讯)据一项最新研究发现,某一天大量饮酒可能导致此后一年中饮酒量都较高。研究人员认为,这说明对特定时机酗酒进行...

阅读全文

减少摄取10%盐 每年可救百万人

健康

(伦敦11日讯)美国和英国学者周三最新发表的一项研究报告,指全球民众只要减少摄取10%的盐量,就能拯救数以百万条生命。外...

阅读全文

男士常食红肉 肠道疾病风险增60%

健康

(华盛顿11日讯)一项最新研究指出,男士如果经常食用红肉,患上肠道疾病的风险将会大幅增加60%。美国哈佛医学院一项发表在...

阅读全文

有运动就好 每周锻炼一次能保健

健康

(伦敦11日讯)研究显示,平时无暇运动的人每周在周末集中锻炼一次,足以达到健身目的。研究还表明,即使每周没有至少15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