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著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四月官访大马,马中友谊进一步升级,内政部长赛夫丁宣布,两国的签证自由化计划(PLV)将延长5年,同时逗留期限也从30天延长至90天。
这个消息传开,有人欢喜有人忧。喜的是,这将吸引更多中国游客到访;忧的是,这会否打开缺口,让某些人借机过来打工赚钱,抢掉本地人的饭碗?
据统计,去年入境大马观光的中国游客比前年增长130%,达372万人次;每位中国游客在本地的平均消费约为7000令吉。也就是说,单在去年,中国游客给我们带来了260亿令吉的外汇收入,今年相信有增无减。
这笔收入,对本地的餐饮业、酒店、旅社、客运、土产、精品等等,无疑是一股正面冲击。如何掌握商机,大赚中国游客的钱,让他们在这里玩得开心、花得更开心,是每位业界老板们必须加紧恶补的功课。
除了游客,申请留学大马的中国学生,人数也从2018年的3800馀人,激增至去年的4万7000人。随著欧美近年处处排挤中国学者与学生,加上澳洲大幅增加留学签证等费用,大马成了中国人留学海外的新宠,接下来几年的数据相信还会逐步攀升。
这一波的留学生潮,除了增加本地高等学府的收入,也必然带动校园周边的产业、饮食店、零售商场等等。假设每位学生一年花费5万令吉,就是超过23亿的商机。凡是有眼光和能力的商家,都不会错过这个赚钱的机会。
美中关税战开打,许多中国制造业巨头,也纷纷在大马觅地开厂。根据大马投资发展局2024年报告,中国以282亿令吉投资排名第三,仅次于美国和德国。这些投资,为本地创造了超过8万个工作岗位,当然也同时带动各地的产业发展,以及相关的上下游供应商。
就以汽车业为例,继吉利投资宝腾之后,比亚迪、奇瑞、上汽、长城等新能源车品牌,都先后入驻大马。他们不仅为本地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购车选项,也带动大量的汽车装配产业。
不过,大马人在大赚中国人钱的同时,大批中国商家,包括奶茶店、零售店、中餐馆、建筑商等,也涌入大马寻求商机,要赚大马人的钱。有些业者还会钻漏洞,趁免签之便过来打黑工,抢本地人饭碗。
日前在网上引起热议的“RM299全包配套”,指中国摄影团队在本地抢滩,不仅以廉价手法抢掉本地同行的顾客,还以高价挖走化妆师和摄影棚等,让本地摄影师生意掉入谷底,直呼”撑不下去”。
对此,网上有两极看法,有的说对方的经营模式能够生存,必有其可取之处,何不参考学习?也有人一看到”中国”二字就赖清德上身,怒斥中国人进来破坏市场云云。
倘若中国摄影队没有申请工作准证,在本地非法招揽生意,有关公会应设法收集证据和举报,要求政府采取行动对付。如果类似情况频繁发生,我国政府亦可在旅游宣传、入境处等,提醒并警告外国游客不可滥用免签入境工作,否则依法惩处。
事实上,类似情形发生在每一个国家。就算没有对中国免签,来自东盟各国的”免签打工游客”,难道就少了?不能因为对中国的偏见,或者因部分游客违规,就完全否定两国政府相互免签的意义与价值。
华人善于精打细算,中国商家在这方面更是举世闻名,能把高价品变成白菜价,除了以量取胜,更多的是在每一个生产环节,将成本压到最低。
但是,羊毛出在羊身上,生意人口中爱说”一分钱一分货”,所有产品或服务,最终离不开三个条件:价钱、服务、质量。谁能提供最高性价比,以最合理(未必是最低)的价格,给予最好的产品与服务质量,让顾客感觉物超所值,那就肯定能与人一争长短。
本地商家对本地顾客喜好的掌握,肯定比外来者占优势。不过,有部分商家生意做久了,日子过得安稳舒适,危机感渐渐消失,以为循著固有模式即可永续经营;一旦市场有了变化,便会措手不及。
就像有些咖啡店小贩,请几个外劳打理档口,从招客到烹煮到洗碗,自己都不必动手,只需要坐在柜台玩手机和收钱。店内环境脏乱,外劳捧给顾客的食物味道如何,也毫不关心。有朝一日政府收紧外劳政策,或者隔壁开了家又美味又舒适的茶餐室,生意突然一落千丈,才来怨天怨地。
举个例子,当初中国大型发展商碧桂园杀到大马时,带来截然不同的设计概念,高档华丽的外观,价钱却是其它本地房产的8折。当时,新山一带的本地发展商可谓”哀鸿遍野”,业绩全部挂红灯。
然而到最后,本地发展商全倒闭了吗?没有。不少公司从中发现本身的不足之处,取中国发展商之长,改良产品设计,迎合新世代的需求,提供更多的附加价值,最终成效斐然,继续发大财。
反观碧桂园的森林城市,完工质量受人诟病,买家集体诉讼,数十栋的公寓沦为近似鬼域,很多买家高呼上当。不仅碧桂园,好几家中国大品牌发展商,都因各种缘故铩羽而归。他们的声誉大受影响,现在人们听到”中国发展商”就敬而远之。
一味追求低价,乱打价格战,最后把自己卷死,不如先稳住阵脚,检讨对手的优势,以补本身不足之处,然后发挥自己的长处,以”价值”而非”价格”打动顾客,或许能踏出一条生路。
当然,也有人呼吁政府应该采取保护措施,限制中国商家进场,别让他们抢夺大马的零售、餐饮、建筑等行业。
过去,当欧美日霸级市场在本地横行,还有众多外国品牌的零售店、连锁咖啡店、快餐店等,不见得这些人会有那么强烈的反应。且不说这些人对中国商家的偏见,许多人或许忘了,大马华社就是保护主义的受害者。
不论是大学的固打制,或是土著30%股权限制,还有大量的政府与官联工程只限土著等等,大马华社遭受的不合理排挤,是每个华裔公民心中之痛。
然而,时至今日,华裔学生的表现依旧一枝独秀,华裔商家在不依赖政府的情况下,仍然优于许多靠政府输血的土著公司。这一切,不仅因为我们有著炎黄子孙的刻苦耐劳基因,还有一股不认输、不认命、力争上游的民族志气。
所谓商场如战场,我们无法决定对手的强弱,不论是来自中国,或是来自欧美日韩,只能不断努力提升自己的竞争力。我们从来都不怕竞争,只怕原地踏步、裹足不前。
我们也不能只想赚中国人的钱,却不让中国人赚我们的钱;否则,这与狂妄自大,毫无自知之明的特朗普,有什么两样?
要看最快最熱資訊,請來Follow我們 《東方日報》WhatsApp Chann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