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气质"者,根据一般说法是,根据人的姿态、样貌、穿著、性格、行为、学识等元素结合起来,给于他人的一种特殊、只能意会的美好感觉,这就是"气质"。而用来形容对身边的环境,所产生的各种感觉,我们一般上是用"气氛"或"氛围"等字眼来形容。
日前在马六甲世遗区老街,一座老建筑物竟在装修翻新后,整个老房子竞成了欧式风格的新建筑,引起甲市区国会议员邱培栋关注,并表示强烈不满,斥业主不遵循世遗区建筑装修指南而破坏了古迹区形象,进而要求市政厅立即采取严厉行动。结果,该房子立马被市政局以违规装修论责进行了查封。
所以说一个人,若要得到他人的尊重与喜爱的话,在所处特定场合、氛围之下,其仪表、穿著、妆扮与行为举止等,都要有一定的规范和要求才行。比如说我们到了图书馆,穿著必须得体不能邋遢,言行肃穆不喧哗,或严禁逾矩高谈阔论。参加宴席时,我们的服饰,应该要符合场合与餐厅的衣著规范(Dress Code),吃相要斯文且注意餐桌礼仪(Table Manner)等等,否则就会特显出人物与环境之格格不入了。
我们因此可以进一步联想,房子建筑物就跟人一样,在不同的环境、氛围之下,它的存在要对环境尊重负责,装修也要符合氛围与规矩,万不可标新立异、哗众取宠,否则就特别显得不协调相融了。
上述因装修违规而被市政厅查封的房子,它位处马六甲市老街区,此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圈定的"世界文化遗产城市" 核心区。在该范围内的所有建筑物,其装修后的外观,是有一定的严格规范和要求,不可肆意而为之的。
对此失误,犯错的业主虽可诉诸于无知(Ignorance),但其无知做法,却完全不能归咎于业主对世遗区条规之不知情。只是因为以往未曾被证明是错误,就断定它不是一个错误,这是不对的。自申遗成功至今,马六甲世遗老街,类似事件一直都层出不穷,看来这存在已久的问题,已是相当的严重了。
一般而言,普通市民绝不会对严格复杂的世遗区条规,如此清楚熟悉的。个人觉得当政者在对民众的相关宣导和教育,似乎做的还不够。有些政府的美化项目如壁画、改造老街后巷、在核心区内改道、添加碍眼公共设施等,其内容与方式,州政府在执行时,观念上甚至跟保护世遗区的精神背道而驰,著实令人十分的不解且担忧。
近日,一名数十年来长期定居于马六甲之外国历史文化工作者,清楚点出了马六甲博物馆内的文献多达数十项的严重资料错误。他在某议题上,还与我国两位大学历史教授,在报章及社交媒体,引经据典舌剑唇枪的"杠上",导致后者难以招架回应。该年长外国学者曾亲口对我批评说,大马的官方文化历史工作者,对他而言,在钻研史实工作方面,态度极其草率,才会有今天频出差错的尴尬情况出现。
马六甲市与槟城乔治市,同时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世界文化遗产城市"之殊荣已快20载,我们应该要扪心自问(尤其是当局)了,马六甲人在这些年来,到底有没有为这座城市的发展规划与监督工作方面,付出心血努力做了些什么,好让我们在外国人眼前,能够靓丽的活出我们马六甲的城市气质来?
要看最快最熱資訊,請來Follow我們 《東方日報》WhatsApp Chann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