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了,全国人民都被逼面对新一轮的“不确定性”。被逼是因为我认为,这些改变其实是可以避免的,可是,昌明政府却在人民面对生活压力的束缚下,选择性听取民意,一意孤行执行各项新政策。
这些会从7月开始逐步推行的多项新政策及措施,包括新电费、外籍员工强制缴纳公积金、扩大销售与服务税(SST)、VEP入境政策等。咋看之下好像跟老百姓性没有关系,接下来政府还会在落实针对性燃油补贴,一次性给人民重磅。
虽然政府一直告诉我们,90%人民的生活不受影响,那我们就拭目以待。我估计在这些新措施推行的首两个月或许不会有太大的改变。因为企业也需要时间来验证这些新措施所带来的影响,过后人们在看看是真有影响?还是没有?
首相安华告诉人们,这些新措施都是“针对性”执行的,并不是要增加老百姓的生活负担。所以,电费固然不会增加用电量少的用户,但是,对于中小型企业而言,电费调整必定会增加他们的营运成本。
安华告诉我们,绝大数人们的生活不会受影响,你相信吗?我个人和民政党都对政府的乐观感到疑惑。之前政府也是告诉我们只会向高档水果征税,等到商品名单公布的时候,跟首相答应的都不一样。
我们依稀记得,每次只要提起政府津贴,就会把苗头指向富人。可是,政府却没有向富人征收富人税,兜了一大圈,所谓的针对性的扩大SST税务和医疗征税等,实际却广泛冲击中低收入群体和中小企业,显示政策仓促,沟通不足。
进入下半年,这一连串的改变都关乎我们的钱包和日常生活。只能说政府对广大人民的困境缺乏同理心,政府在推行的多项政策缺乏创意和远见,更经常没有考虑到中下层。姑且不论政府无法开拓新的财富来源以扩大国家经济蛋糕,反而依赖征收税务和削减津贴,进一步压榨人民。
老子和孔子为什么都很重视诚信,因为他们坚信“人无信不立”。在《论语•颜渊》里有:“民无信不立”,意指国家不能得到老百姓的信任就要垮掉,后人由此引申,指出人如果没有信用,就没有立足之地,十分深刻地说明了诚信的重要性。
大家可以回顾这些日子,安华答应的承诺和改革,真正落实的有多少?光说不做的又有多少?他答应会听取民意,人民告诉他现在不是推行会对经济和企业成长构成影响的新政策,他有听吗?
我最近经常有机会跟一些企业高管交流,他们也直接告诉我,这些新政策无论政府怎么包装都好,对小企业来说不是好事,因为他们市场有限,有没有开拓新市场的能力,只能在行政开销上下手,走一步看一步。
这话听起来好像这些企业都很被动、悲观,他们其实是在反映他们的忧虑。现在不是扩大税务的最佳时期,从新冠疫情走出来,一些企业才刚刚要起跑,才要刚刚换气,政府就一纸令下,他们对政府的政策失望,但却又无可奈何。
要看最快最熱資訊,請來Follow我們 《東方日報》WhatsApp Chann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