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社会上的消费陷阱越来越多——
早上出门上班,看到路边的奶茶店,你会想买一杯咖啡或奶茶来开启你美好、忙碌的一天;
平时,手机上的电子钱包应用,三不五时地推送鼓吹你向它申请小额贷款的信息;
打开网购平台,网购平台鼓吹你开通“先买后付”的功能,能以“先买后付”的方式购买你本来买不起的东西,你只需过后分期付款,每月付一点利息即可;
你辛辛苦苦起早贪黑地上班,几年了好不容易才存了几万块钱。这时,可能会有人或广告告诉你:“你应该买房。买房是你在社会上成功的象征。你买了房子,你就有尊严和面子,也是一种阶层跃迁。”如果你是女性,还有可能会听到这样的话:“女生一定要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才有底气。巴拉巴拉巴拉……”;
在整个社会和集体大环境不断地向你间接和直接洗脑的情况下,你终于动摇了,也认为确实应该好好犒赏一下自己,因为自己值得更美好的生活。于是,你掏空几年来辛辛苦苦存的积蓄,付了房子首付,并向银行借了几十万的贷款,加上房贷利息,共背负接近100万的房贷。从此,每月你除了帮老板打工,还需帮银行打工,为期30年(保守估计,而且还未加上还贷过程中包含的各种各样风险);
又过了几年,你的积蓄增加了几万。社会大环境让你觉得,是时候为自己换一部更好更高档的车了。缺钱全款买高档车?他们说:“你可以向银行贷款啊,只需每月还车贷,加一些利息,就可以拥有一部人人都想拥有的高档车了。”听起来不难,而且很诱人,因此你又向银行贷了几十万;
听说某某牌子的手机近来又推出新品了。新款手机外观加上特铸的金属工艺,让机身显得高档奢华,尽显贵族手机气质。价格?——1万多。不够钱买?手机公司很贴心,说你可以分期付款慢慢还,只需加付一点利息即可;
“双十一”购物狂欢节,所有人都被鼓吹“买买买”。过了一个月,“双十二”购物狂欢节接过“双十一”的接力棒,继续引领人们购物狂欢;
每年的节假日:元旦、农历新年、元宵节、情人节、妇女节、劳动节、双亲节、中秋节等节日,都需有各式各样的仪式感,似乎只有吃喝玩乐,才“像”过节;
对了,还有白色情人节,和后来新出现的“节日”如:520(5月20日,寓意:我爱你)、530(5月30日,寓意:我想你)……
——不用说,这么多节日,都有一个不谋而合的同本质——“鼓吹”你掏钱。
消费陷阱
其实,这世上存在著太多陷阱,尤其是消费陷阱,处处可见。很多消费陷阱都是资本和商家设下的“圈套”,目的是为了掏空你的钱包。
日本作家宫部美雪于1992年出版的一部社会派推理小说《火车》,大力地批判提前透支财富(过度刷信用卡导致负债累累和迫不得已走上犯罪道路的悲剧)的弊端。如今已是2025年,仍然有无数人不断成功地被资本、各种信贷“骗局”洗脑和收割,实是社会的不幸。
说一个段子:
普通家庭的父母对孩子说:“你要努力读书,长大后努力工作赚钱,买车买房,过上好生活。”
房地产商家庭的父母对孩子说:“你要努力读书,长大后要建很多房子卖给很多人,如果很多人买不起房子,你就叫他们向银行贷款向你买房。”
银行家家庭的父母对孩子说:“你要努力读书,长大后要叫很多人向你贷款买房,为了你的收入可以源源不断,你给他们贷款,绑定他们的未来30年,让他们在未来的30年里,每天都为你打工,每月都还钱和利息给你。”
——这个段子,充满了讽刺和寓意。你品,你细品。
无所不在的消费陷阱——都是“圈套”!都是“套路”!
要看最快最熱資訊,請來Follow我們 《東方日報》WhatsApp Chann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