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江学院开办中文系有一段故事。事缘在1999年时,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赵宪章来到韩中访问。那时我们只有附设在韩江中学刚复办的新闻系(我们当时取名为“韩江新闻传播学院”),学生40名左右,我告诉赵教授,我们已在去年申办韩江学院,但需要他的协助以便能同时开办中文系。

不久之后,也就是1999年7月,我们的韩江学院正式获准,是韩江中学创校49周年校庆的大礼物,董事同人喜出望外。一边由董事长陈国平于7月15日前往吉隆坡教育部,从时任副教长冯镇安手上领取批文;另一边在韩中的校庆上由董事会顾问方木山在记者招待会上,宣布韩院已正式获得批准,在当时已批准有4个学系可以开班授课,即大众传播系、商学系、电脑资讯系及工程系。

因为缺了中文系,我们请南京大学中文系“拔刀相助”,果然过了不久,赵教授通知我们已决定派出资深语言学教授郭熙前来策划。在他的积极推动下,我们也召集了一些名士集思广益,最后敲定由郭教授基本上按南京大学中文系的课程设置。由于准备充裕,我们很快便获得批准使用中文教授中文系(2000年)。

当我们的中文系文凭班落实后,郭熙教授又为我们捎来喜讯,建议我们与南京大学合作开办中文硕士班。对于新生的韩院来说,我们是经验不足的,虽然整个教学及师资由南京大学负责,但我们还是感觉有些无法释怀的压力。

为了不影响韩院的文凭班顺利开课,我们决定在2001年提供南京大学开办硕士班的方便,第一年报读约十馀人,反应不错。但转入第三年登记时,应考的人数一直不能超过10名,甚至有时仅是七八名。一时之间,使到我们对这样的人数起了信心的动摇,不知道可以支撑到多久。

马中互认学位

老实说在第三年过后的每一年,我们都战战兢兢来应对挑战,双方一直无法创出新的局面,只能“守株待兔”。在这种情形下,我们有两个选择,或坚持,或放弃。因为也有其他的学府在后来不得不“壮士断臂”。

感谢南京大学中文学院(已从中文系提升为中文学院)与我们一道坚持不放弃。这一种毅力与信念是我们彼此对教育的执著和对责任的承诺。直到今天,我们已跨入第十个年头,而且也培育了80馀位的硕士。可以这么说,如果没有彼此的坚持,我们在数年前就已停止续办,也就没有硕士班了,所幸我们都不放弃也不泄气,而是坚信总有开花结果的一天。果然皇天不负有心人,我们在今年迎来了马中学位的互认,也刺激了更多的人报读硕士班,以致我们今年的新生人数是破纪录的,超过了20位。归功于在今年年中时,两国政府相应承认对方大学的学位,即马来西亚承认中国820间大学的学位,而中国也宣布承认马来西亚64所大学的学位。自然刺激两国的学生人数有所增加。

我们虽然希望研究生在名成利就时,能对母校有一些回报,但我们更希望他们能把自己所学的学问传授给别人,并影响其他人对中华文化产生感情和热爱,让华人文化源远流长。

毕业生传承中华文化

就拿今日的场面来说,双方的合作已取得丰硕的成果,而我们都是历史的见证人。这种现象在过去是不可思议,也不可能发生的。但在时移势易下,马中两国已从政治上的“老死不相往来”发展到今天的“无处不合作”。两国已到了推心置腹的阶段,印证了政治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可以顺应潮流转变的。马中关系38年的变化,也正说明了不同意识形态的国家是可以交心交底的,也可以在各个领域发展成为战略的合作伙伴。

虽然韩江学院起步较晚,只有12年的历史,但我们响应了时代的感召,一边在2003年创建“华人文化馆”,并在2010年扩建成今日万馀方尺的规模,用以衬托起中文系,包括硕士班的延续开办。另一边在2006年开设“韩江电视新闻中心”,向网络媒体进军,也已成为韩院大众传播系学生的实习平台。如今这两个单位已成为韩院的臂膀,也为我们迈向韩江传播大学学院扎下稳固的基础。我们乐观地展望,在众人的祝福下和我们大家的努力下,韩院必然会在不久的将来,再次绽放光芒。

我始终相信,天下无难事,只要有恒心。硕士班的成功是一个例子。而在硕士班获益匪浅的毕业生也有意想不到收获,包括有机会升任独中校长;有机会使用中国大学的学位文凭在新加坡谋求高职,也获得马来西亚公共大学的认可。

在这方面,我对霹雳南华独中校长陈丽冰校友,及理科大学华文讲师李冰玲校友,在当天的典礼上所发表的感性演讲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她们用行动坚持学习和用功完成学业并对自己事业的成就表达了最大的感恩。既证明她们学以致用,更证明了寒窗苦读换来的是甜蜜的回味。

当她们用心地向每一位新研究生表达时,已深深地感动在场的每一个人。我希望今后每一年都能将这些毕业的校友感召回来,参加一年一度的毕业礼和开课礼,以及晚间的聚餐,希望能结合众人的智慧,为中华文化在海外寻找一个新浮标,从而展现出其多元文化的视角。

我正在想,在许多年以后,当我们大家回想起今日的情景时,会对我们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和继往开来打下深厚的基石而骄傲。如果我们能够影响我们的下一代在百年之后,不单让方块字成为所有华人的共同语文,而且连其他民族也能用华语华文与我们交流沟通,一如英语英文的普及,那么到了那一天,我们会为我们的付出感到骄傲:我们终于把祖先的文化恒久地、永远地、不断地传播下去。让我们一起守住中华文化这盏不灭的明灯,让它照亮我们前进的道路,照亮全世界。

(本文部分内容取自作者于10月20日以名誉院长身份,在韩院南京大学硕士生毕业礼及开课礼上的讲话。)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一包Milo要价RM233.10?民众叹喝不起! 商场解释...

阅读全文
卢宣正遗爱人间,所捐出的器官至少让3名患者受惠。

脑死少年捐器官 至少3人重获新生

阅读全文
已故梁振德

校门守护天使 三轮小贩梁振德逝世

阅读全文

约等于彭亨州面积 320万公顷天然森林面临砍伐威胁

阅读全文

柴油津贴今开放申请 8车型不符合资格【东方头条】2024-5-28

阅读全文

巴黎万人大示威抗议 警射催泪弹疏散人群

阅读全文

古燕秋:卫生部、廖部长,请加油!

名家

上个星期,我到吉隆坡中央医院(HKL)看病。我先到登记处领取号码,再等待工作人员安排医生给我。我在登记处那里等了45分钟...

阅读全文

八方论见:为本地文史工作燃一点星火——记《学文》创刊

名家

罗马非一日建成,更不是一块石头雕成的。文化是生活历史的深厚积淀,文史工作则是滴水穿石的层层透视。《学文》的创刊就是燃一点...

阅读全文

迦玛:邢福庄的“反伊斯兰法英雄”大奖

名家

10月11日晚,雪兰莪州巴生黄氏登进会馆举办了一场精彩讲座,题目是:“伊斯兰法,转移视线还是潜在危机”。讲座尾声,主讲之...

阅读全文

寻求AES利与弊之平衡

名家

最近闹得满城风雨的自动执法系统(AES),已经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热门话题,朝野为此争议得脸红耳赤,而人民也对政府表达了强...

阅读全文

杨艾琳 :人墙挡车与你何干?

名家

本南人设路障,人墙挡泥车,和我们有什么关系?除了原住民之外,也许98%的马来西亚人民一辈子没见过本南人,97%不知道大马...

阅读全文

古元佑:也说“惜福感恩”

名家

阅毕〈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详见2012年10月18日《东方日报》古燕秋“春夜喜雨”专栏),内心感触良深。〈谁〉文章...

阅读全文

东方文荟:东西马大不同

名家

9月29日,中秋前夕,新纪元学院一行四人在东南亚与区域研究所所长文平强博士的率领下,到犀鸟之乡砂拉越素有“新福州”称誉的...

阅读全文

东方文荟:学术五剑客:会通:阅读的跨越与对话

名家

陶潜〈桃花源记〉中,渔人进入桃源,犹如文明入侵此“绝境”,带来历史与知识,故事停留在仙乡传说般不复追寻的收尾。试想若继续...

阅读全文

杨善勇:蓝图补镬有余,教育当权不足

名家

一个马来西亚政治人物应景随口发出,那一些天马行空的门面话,尽管说得轻轻松松,尽管听来舒舒服服;可是,一旦认真推溯根本,对...

阅读全文

关丹“私中”团结华人

名家

这几个月,大马华人社会老是为一家所谓的“独中”忙得昏头转向;直到批文亮相,才发现原来是一家“私立中学”!本来,搞家私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