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6月4日对中国而言是极不光彩的历史一页。30年过去了,这个动用坦克车与装甲车镇压民运分子及用枪杆子对付手无寸铁的学生的举动,以致造成严重死伤,把中国要求民主进程的大学生推向血与泪的边缘。

当年,中国各高校的大学生走上街头,占据天安门广场,他们诉求“反官倒反腐败”,不为中共所认可。大学生要求中共体制改革,并非要中共下台,但其诉求方式难容于中共。时至今日,中国发展历经30年光景,经济飞跃进展,为世人所肯定。当一国经济发展步入一定的阶段,民主呼声按理也会越来越强,开放与自由几乎是难以阻挡的潮流。

但中国的保守势力,却对资讯的流通、意见的表达,仍然畏首畏尾。中共担心无限制的讯息开放,以及西方自由主义的涌入,所谓的“言论自由”将动摇国本以及危及政权。当然不少学者无不期待中国政府能够以开明的态度看待六四事件。如果中国自认足够“强大”,就应该有面对历史事件的自信。

纪念五四,遗忘六四

在香港及台湾,这两个民主政治相对自由的地区,对六四事件的讨论与评议从来没有停止。六四事件的流亡者或受害者,敢于在这两个地方的公开场合畅所欲言,无所顾忌,是因为香港及台湾“言论自由”尺度的宽松,反之在中国相关的讨论却被归为“禁区”,甚至与六四事件相关的敏感字眼在网络也被刻意屏蔽。要求六四平反的呼声,在港、台从未停止。我国1969年的513种族冲突事件,早期也被视为极为敏感的话题,509换政府后,这个课题才逐渐“松动”,特别是今年50周年纪念的讨论远比之前更活络。

1919年发生在中国的五四运动,风起云涌,影响深远。一百年前的北京,成千上万的中国学生同样在天安门广场游行,席卷全国的罢课、罢市,成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反抗运动。“五四运动”被中国知识界称为“新文化运动”,学生呼吁的“德先生和赛先生”,即德莫克拉西(Democracy)和赛因斯(Science),是新文化运动时期提出的重要口号。五四运动期间,青年高举“民主”和“科学”两大旗帜,向封建礼教及封建专制思想猛烈开火,鼓吹不受传统束缚的自由社会。

曾任美国威斯康辛大学的林毓生教授认为五四精神是一种中国知识分子特有的入世使命感,承袭儒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中国史学界界定五四运动彰显了学生当时救亡图存的爱国精神。

六四事件,事实上也同样是一场学生反思民主自由的运动,与五四的精神有相互辉映的微妙关联,但五四精神受官方肯定与表彰,六四却被当作禁忌。难怪一些媒体质疑,为何两次运动都是群众性的学生抗议活动,但其中一次得到“纪念”,另一次则被“遗忘”。

反思中国情意结

六四事件的爆发,有学者认为一场可以避免的流血却因“处理不当”而以悲剧收场。要求民主和法治、谴责专制和腐败理应是普世的价值,但中共无法理解学生诉求的深沉目的与动机,错估学生是有意推翻政府,因此采取强硬的手段镇压,导致和平的示威变成激烈的对抗。当然也有学者认为,这本来就是一场中共内部的惨烈政治斗争,学生只是陪葬品。

当时在人民大会堂静坐的数百名北大学生要求全国人大常委以上的领导出面接见,提出“不过分”的要求,包括:重新评价胡耀邦的是非功过,肯定其民主、自由、宽松、和谐的观点;对蒙受不白之冤的知识份子给予平反;反对贪官污吏;允许民间办报实行言论自由;增加教育经费等。

就是到今天,我国华社对六四事件的态度也有截然不同的反应,有人认为中共当时的镇压是不得已的选择,为中国后来的稳定奠定基础。当然更多的人以为中共动用坦克与装甲车对付本国国民及学生,是不可逃避的罪责。

对六四事件的立场华社也同样出现困惑,当时对中国血腥镇压到底该“同情”中国学生还是“认同”中国政府?对中共面对西方舆论压力是该“送暖”还是“谴责”?华人对中国情意结,当然希望中国强大,但对中国违反民主人权的实证是否也该持保留态度,值得深思。

1989年6月4日,记得当天正好我是《星洲日报》当班的主笔,负责六四社论的撰写,记得《星洲日报》总社灯火通明,采访部、翻译部与编辑部同事神色凝重,在没有网络的那个年代,中共血洗天安门广场的传真资料不停地传来报社。外电用图文证实了中国政府动真枪了。最终编采部决定为社论定了这个标题:“中共名誉扫地”。30年过去了,但当天我在振笔疾书撰写社论时的痛心与震惊恍如昨日,历历在目。

解开史料吸取教训

六四事件前夕,1989年5月21日,中共下达戒严令的隔天,《文汇报》没有内文仅以“痛心疾首”四字作为社论。这是1949年之后中共报业历史上第一次有传媒破天荒以开天窗的形式写社论。这个开天窗的社论被誉为是中国当代政治史和中国报业史的一件大事。

诚如马来西亚华裔希望我国政府能解开513种族冲突的机密文件,让历史悲剧不再重演,让真相还原。中国知识分子何尝不也期待中国能解开六四悲剧的史料,吸取历史教训,为六四受害者平反,抚平受难者与家属所受的伤痛。

面对六四事件,事实上主政者不能回避伤痛,只有直面历史、痛定思痛,才能走出阴霾。中国的“强大”与中国的“自信”是分不开的。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海军直升机相撞】司机不知罹难者举殡按车笛 遭群众围堵敲打轿车

阅读全文

EPF推“灵活提款”户头 最低提款额为RM50

阅读全文

传森林城拟开赌场 成功机构云顶集团是潜在竞标者

阅读全文

美国教授发表争议性言论 赞比里下令取消所有涉及活动

阅读全文

土团党地方领袖上阵新古毛

阅读全文

按horn遭围堵 司机不知有举殡

阅读全文

林艾萱:您能准时下班吗?

名家

最近一部很夯的日剧《我要准时下班》引起很多上班族的共鸣,剧中女主角奉行准时下班原则,她认为工作时就是集中精力努力完成工作...

阅读全文

孙和声:大马国际贸易与产业升级

名家

由于地处东西方贸易的要道,自古以来大马便是个外向型开放经济。这个外向与开放的基本特征,使大马更具条件利用国际资源与便利,...

阅读全文

麦翔:希盟还摸不到路在何方?

名家

古语云:“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这是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命的在“人”;“天...

阅读全文

万吉:一夫多妻制 何去何从?

名家

媒体最近报道,埃及著名爱资哈尔大学校长阿末达益博士(Syaikh Dr. Ahmad Taib)在谈论一夫多妻制时,指许...

阅读全文

刘华才:教育政策不公令人心寒

名家

大学预科班固打制课题似乎越演越烈,除了有家长发起联署要首相指示教长马智礼就其不当言论辞职,近日又有人在网络发起“废除多源...

阅读全文

郭朝河:若有公义,何来私刑?

名家

遇到民众动用私刑, 该不该被对付?近期,柔佛巴西古当美佳乐花园两名中国妇女遭捆绑及殴打,并被当街示众,让人丢东西泄愤。会...

阅读全文

谢诗坚:北京共识vs华盛顿共识

名家

当中美贸易战升级到科技战时,已显现中美之间存在著不可协调和不能“和平共存”的文明冲突,也因之,美国总统特朗普表明要不惜任...

阅读全文

余澎毅:扼杀下一代求学机会

名家

近日,国家高等教育基金局(PTPTN)主席旺赛夫指出,可能会重新将拖欠PTPTN贷款者重新列入出境黑名单,引起社会热议。...

阅读全文

庄仁杰:同性婚姻对或错?

名家

《论自由(On Liberty)》这本政治哲学经典名著的主旨,就是如果一个人的言行举止对于社会无害,那么不论多么怪异,都...

阅读全文

马岩岩:行动党会变成马华2.0?

名家

马来西亚内阁决定大学预科班维持原来的土著固打制,90%的学额留给土著,剩馀10%的学额给予非土著,这一决定让非土著主要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