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互加关税,美国财长贝森特说:“美国对中国的出口仅是中国对美国出口的五分之一,中国最终是输家”。事实上美国才是最终的输家!
首先看一下2024年中美贸易的数据,美国卖给中国的商品和服务总价值为1992亿美元,中国卖给美国的商品和服务为4625亿美元,也就是中国相比美国多挣了2633亿美元。看这个数据,如果因为高关税贸易受阻,应该中国损失比较大,因为中国挣得多损失就多。
但是中国放弃的是销售,仅仅是金钱而已;而美国却放弃的是它在国内根本无法生产的商品或者需要付出高昂代价才能生产出来的商品。所以论输家还是赢家,重点要看他们彼此买卖商品的价值。
就具体看一下中美都在往彼此国家买卖什么商品?中国主要从美国买能源,农产品和半导体,其中半导体,中国近几年发展迅速,已经几乎形成了自己的内部供应链,几乎不会被卡脖子。而至于农产品和能源,更是容易被替代,中国完全可以从其他国家采购,例如俄罗斯,巴西等。
但是美国主要从中国买制造大多数药品的原始成分到汽车和家用电器中使用的廉价半导体,再到武器生产等工业过程所需关键矿物质,美国从中国采购的这些商品几乎无法替代,要不美国本身不能生产,要不从其他国家进口价格高昂,要不有些商品成分只有中国有,其他国家没有办法替代。这就是美国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处处卡美国的脖子。
特朗普认为自己表现得很强硬,好像自己拿捏著中国,但实际上这场贸易战,中国具有主导权。
中国虽然销售少了,但是中国有很多方法可以解决,例如可以消减开支;可以寻找新的市场,这个市场包括国内和国外市场;况且中国是储蓄超过投资的国家,调整会相对容易,市场会处于一个相对平稳的状态。
美国就不一样了,他们缺的都是卡脖子的商品,因为高关税,要不就出现商品短缺,要不就物价飞涨,会极大影响特定行业、地区或家庭,这进一步会导致通货膨胀和就业率下降。另外美国是投资大于储蓄,他们特别需要稳定的贸易政策以吸引外国投资。但是看看特朗普,今天关税50%,明天关税125%,后天又变成10%,一天立即生效,第二天又暂停,美国贸易政策变化像风一样,无常。特朗普政府反复无常地决定和不确定性,使得投资者望而却步,保持警惕,结果将是减少对美国的投资。
直到现在,特朗普还期望中国给他打电话,主动求和;中国高层很清晰,在这场贸易战的博弈中,是中国具有主导权,所以中国就放话了:要谈,敞开大门:要打,奉陪到底。
要看最快最熱資訊,請來Follow我們 《東方日報》WhatsApp Chann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