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年轻留学法国时,无意间翻阅一本法国中学教科书,很惊讶的发现有一篇课文,竟然讨论法国人相当普遍而又带有讽刺意味的“言左实右”行为。法文原文称为Gauche dans la parole, droite dans la pratique。
这一发现,逐渐颠覆了我当时内心仍然深信“五千年优良中华文化传统”的虚伪祖训。一个民族应有的骄傲,不应该因近代史疲弱长期受西方列强欺压而产生严重的自卑心里,得靠不断强调四大发明、祖先贤明和爱国主义,来为自己打气以加强自信的行为举止,但对自己社会的诸多矛盾行为,却视而不见,更不愿承认。反过来看一看埃及、希腊、印度,他们绝少为自己“光荣的过去”渲染自己。华人和埃及、希腊和印度,两者之间思维差异可见一斑。
法国教育界编写教科书,思维实事求是和自由的多。言左实右既然是一种社会常见行为,就可作为中学生的议论课题,不必隐讳,目的是让人讨论并增长见识,而不应觉得是丢脸颜面的事,更不是一切按教育局以政治考量为准绳说了算。
言左实右指的是言论与行动之间的矛盾。它源自1789年爆发的法国大革命,当时法国只有还处于萌芽时期的空想社会主义,还没出现德国马克思倡导暴力、代表工人阶级利益的共产主义。在当时,政治上革命的支持者坐在领导革命最高领袖的左侧,而旧制度的捍卫者则坐在他的右侧。“左”和“右”的概念,表达于理想主义的左翼言论跟较为保守或务实的右翼份子两种立场的对立面。
进入19世纪后半期,欧洲虽已广泛出现了共产主义思潮,但随著资本主义政党出于国内工业技术的改进和生产力的提升,以及海外殖民地扩张取得贸易利润,因而对共产主义进行了妥协,同时也改善工人阶级的待遇。至此于是极左翼阵营中开始接受了民主议会斗争,以通过选票取得政权为途径。由此欧洲便衍生了多种形式的较温和政党,诸如社会党、社会民主党、工人党等。这些经过修正的政党,从主张暴力推翻现有政权,改为接受议会选举制。
在意识形态层面,左代表进步主义,为社会较低阶层争取更平等待遇,对社会公平更愿意牺牲个人利益,反对种族主义、高度剥削员工和反对精英主义等价值观。就由于左含有大公无私成分,得牺牲个人利益,要克服原始人性赋予人类天生具有的物质欲望和私心,做起来就格外困难。言行不一就会在众多不能克制自己行为的所谓左派内涌现,言左实右就会属于常态,行动实际上更趋向属于右派的实用主义或利己主义。
言左实右的例子很多,中外都有。在我们的马新社会,常听说某些人年轻时追随左派政党,后来出来经商,对待员工刻薄寡恩,比起右派还不如。但这类人应该已跟过去切割,只要他们不再谈左派的理想主义,我们还是可以理解的。
此外,名利也可以影响人的行为。改革开放后的中国,许多高官从过去高喊革命的穷日子、从无神论的框框睁开双眼,醒悟到人活著只有一辈子,投胎转世根本没这事;对民营企业家为取得盖章准证而送来的好处,无法抗拒。在风险相对小的情况下,人很容易受到金钱的影响而改变行为,虽然口头上可能仍然保持左的一套。
人天生就有作为动物的求生本能,这求生本能也包含对物欲的需求和冲动。因此,除了少数能以理智克制欲望者外,大多数人会把自己的良心出卖给报酬,只要报酬诱惑力够大,人就会出卖自己。报酬越大,良心谴责就不起作用,也不会感到矛盾,因为大报酬满足了私欲。
回到上面提到法国中学教科书论述言左实右的实质问题,这种坦诚态度,应是教育界该有的求知钥匙。
要看最快最熱資訊,請來Follow我們 《東方日報》WhatsApp Chann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