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雪华堂执行长陈亚才认为,问题起源是华社要求在关丹申办一所独中,证明“契约”是否存在是不能解决问题的。“今天问题症结是,究竟在马来西亚是否可以增建华文独中?讨论的焦点不能只是停留在有没有契约而已。有或没有,现任教育部长都应该有一个积极做法。”
他接受《东方日报》访问时分析,若教育法令没明确说明不能增建华文独中,教育部长就需表达对人民要求的立场,反之教育部就该检讨这种不合理条文。
董总署理主席邹寿汉日前出示教育部官员公函内容,佐证“历史协议”契约存在,限制独中发展。首相拿督斯里纳吉等马华元老及教育部副部长拿督魏家祥皆否认有此契约,魏家祥更表明当年有七个华团参与会议,马华不可能同意典当华教的协议。
自邹寿汉揭露这封信函后,华教团体就不断要求马华和教育部交代。
目前也无法得知“华教历史契约”与大马建国的“社会契约”是否同属无明文规定的协议,但马华已搬出七个华团,即董总、教总、中华大会堂联合会、南大校友会、留台联总、校友联总及雪华堂,以集体负责之式,暗指大家都必须对这些共识负责。
1995年时任教育部长的纳吉已否认存在契约,但陈亚才认为,现任教育部长丹斯里慕尤丁提出不同见解,显然两人口径不一,慕尤丁有必要证明所引述的是哪份文件。
官员有必要解释
“他需要解释,究竟是自己讲错还是误导人民?当年制定教育法令的人是纳吉,纳吉说没有。你作为后来者,说有协议,你该证明。”
他个人认为,邹寿汉出示的信函是不足以构成契约存在,除非有关信函引述另外一份文件。
陈亚才表示,撰写这封信函的官员有必要解释引述的是什么文件,若官员已退休,责任落在教育部。“教育部必须确认有关信函是引述哪份文件,若没有这份文件,就表明撰写信函的官员是擅作主张,教育部应该采取行动。”
要看最快最熱資訊,請來Follow我們 《東方日報》WhatsApp Chann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