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指出,所有寄发给车主的罚单照片中,都会切除司机旁边的乘客,以尊重私隐。
但他补充,在共同打击罪犯及保护公众利益的前提下,陆路交通局准备与武吉安曼刑事调查组合作。
每半年校准仪器
他说,如果武吉安曼刑事调查组要追踪可疑匪徒,他们愿意合作,提供录影给刑事调查组去做深入调查。
此外,阿末纳斯说,自动执法系统将在每6个月定期校准,以确保仪器的精准性,以避免驾驶人士无辜被开罚单。
自动执法系统安置地点是由陆路交通局、交警和道路安全研究院等单位组成的评估及技术小组去鉴定及评估,而执法人员则由交警及陆路交通局成员组成。
自动执法系统承包商与政府签署为期5年的合约中阐明,他们在5年内承包自动执法系统的硬体设备,以及在每6至8个月进行校准及维修的费用。
根据了解,2家承包商自费投入约10亿令吉安装自动执法系统,政府在5年内不需要承担一分钱,惟承包商将在每一张罚单抽取16令吉佣金,在超过5000万张罚单后,将以巴仙率来取代抽佣方式。
另一方面,交通部长拿督斯里江作汉表示,每个安装自动执法系统的地点前都会有一个指示牌,以提醒民众已进入执法区。
他呼吁,民众若发现任何安装自动执法区地点的2公里处没有安装指示牌,可以联络陆路交通局,以作安置工作。
半年内公布执法区意外数据
陆路交通局执法组副主任阿末纳斯说,陆路交通局或在3至6个月后,公布执法区的数据,让大家看到变化。
他在带领媒体巡视布城自动执法系统时指出,从初步安装的14个地点看来,有不少驾驶人士改变驾驶态度。
他提醒驾驶人士不要走法律漏洞,以为驶出自动执法系统录影区外,就可以飙车,届时可能会遇到巡逻交警。
至于政府准备在时速30公里的地点安置自动执法系统,引起民众反弹;他说,在全球执行自动执法系统的国家,也有在时速30公里的地方安置录影机。
他说,国内只有5个时速30公里的地点预计安装这套系统,那是基于它们属于车祸黑区。
大马道路安全研究院总监黄绍文说,车速30公里范围也存在被撞死的风险,因此并非为难驾驶者,而是保障学生、病人安全。
采访手记:“中招”官员乖乖付罚款
随国内14个车祸黑区执行自动执法系统(AES)以来,朝野政党、媒体及驾驶人士热论这套系统的效用,也有不少人对政府选择“外包”心生疑问,这多少暴露国人对政府产生公信力的问题。
交通部及陆路交通局在这段期间打开大门,主动带领媒体巡视自动执法系统的录影镜头及控制中心,显示政府部门开始放下官僚作风,重视民意及公关工作,亦是一个好的开始。
执法组官员在带领媒体巡视的过程中,也透露一些官员已“中招”,并乖乖交罚单作为例子来显示这套系统的一视同仁。
与陆路交通局执行组官员交谈中,可见他们相当重视媒体的报导,包括对承包公司的疑问、时速30公里安置自动执法系统等问题,也尽量给予回答与解释,答案是否令人满意则另当别论。
交通部及陆路交通局官员也明显表露,他们愿意检讨及改善自动执法系统的不足,但却无意搁置这套系统,除非有其他政治考量与因素介入,否则这套系统铁定照跑。
要看最快最熱資訊,請來Follow我們 《東方日報》WhatsApp Chann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