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教育行动组织(PAGE)主席拿汀诺阿兹玛认为,政府必须提高现有教师的素质,改变现有的应试教学,加强学生在数理科目的应用。
她表示,目前的科学科目大多只是在教室授课,学生只是死背课本,在理论应用方面的能力十分弱。
“国内中小学的大部分校长都是文科出身,因此对学校数理科方面的发展难免忽略,而目前教育部部长级的官员当中,也没有一个是专业理科系出身。”
理科生递减是趋势
隆雪华堂会长兼大马行动方略联盟主席陈友信表示,政府提高理科生家长免税额的动机固然是好,但效果未必理想。
他说,将1000令吉的免税额提高至3000令吉,其实是微不足道,大部分家长不会因为这样,而勉强孩子念理科。
他在接受《东方日报》电访时强调,真正有效的方法在于加强师资提高学生数理水准,同时也要让社会多了解理科生的出路,学校的数理课程也要作出相应调整。
“政府应该设法提高学生数理水平,才是解决国内理科生失衡的治本方法。”
陈友信与化学及环保工程师陈嘉庆博士均认为,理科生递减是一个大趋势,先进国如美国和英国,也面对相同问题。
须改变教学方法
陈友信说,现在的年轻人倾向个人主义,认为理科难学,所以宁愿选择一条较轻松的捷径。
陈嘉庆博士表示,现在连新加坡成绩最好的学生,都选择修读经济系。
陈嘉庆认为,要提高理科生的人数,师资必须要重组及重新培训,而教师的教学方法也必须改变。
他表示,本地严重缺乏具有发明能力的人才,而大马经济不能单靠原产品的输出,国家发展也需要大量的理科专才。
他也建议政府给予独中理科毕业生一万令吉的直接拨款,这是因为将理科生家长免税提高至3000令吉,对那些收入微薄的清寒家庭根本毫无帮助。
“独中每年培训大量的理科生,政府应该正视独中的贡献,而一些贫困的理科优秀生,确实在升学时面对严峻的经济问题。”
培养兴趣不宜勉强
教专总秘书骆燕萍认为,虽然政府提出多项奖掖让父母鼓励孩子修读理科,但家长也必须确保孩子的数理程度达到一定程度,才让孩子报读理科。勉强让孩子读理科,会导致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受挫。
她表示,家长在养育孩子过程中扮演著潜能开发的角色,一旦孩子对数理产生兴趣,他们自然而然地就会往理科发展。
“念理科的孩子面对的压力尤其大,因此父母必须协助孩子克服种种障碍,在精神及物质上给予适当支持。”
师资分配不均
骆燕萍在接受本报电话访问时表示,一些理工科毕业的教师,因为教育部人手调派的缘故,导致他们无法依据自己的专业传授知识。
一些被调派至乡区服务的教员,在回到城市区的学校执教后,因为数理科老师过剩而被迫教语文课。
另一方面,化学及环保工程师陈嘉庆博士则建议本地电视台制作高水准的科学趣味节目,让小学生可以透过电视节目明白科学乐趣。
他说,目前本地制作的教学节目显得枯燥乏味,比起欧美国家制作的节目,水准相差甚远。
他也建议教育部可以举办一些激励课程,让中小学生消除对数理科目的恐惧,进而增加学生修读理科的信心。
郭素沁:迫读理科违教育理念
民主行动党全国副主席郭素沁指出,副首相兼教长慕尤丁宣布“理工生父母扣税额3000”的政策非但离谱,对于那些不擅长数理科的学生而言,更是一种非常不公平的做法。
她说,这种以扣税来“勉强”家长鼓励把孩子送进理科班的政策,完全违反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她表示,更为让人忧心的是,此举可能会在学校和学生当中,制造了“理科班优先”的观念,逼使许多成绩好但是对数理没兴趣的学生,在父母的“施压”下被逼进入理科班。
她形容这对许多对数理没兴趣的学生来说,是非常痛苦和不公平的事。
郭素沁也是士布爹区国会议员,她今日发表文告说,这种政策将在学校里制造阶级状况,使数理科不好的学生在学校里产生自卑感,影响他们的学习精神。
她说,政府若要提高国内学生的数理程度,应该检讨学校数理科的课本纲要,以及从教师的数理教学法等各方面去著手,而不是让父母可能会为了扣税,而强逼孩子进入理科班就读。
“这种做法,将使许多成绩不好而又被逼进入理科班的学生,接著面对政府考试成绩低落,进不了大学或无法选择自己喜欢大学科系的负面效应。”
她呼吁政府重新检讨给理科班学生家长扣税的做法,贯彻因材施教的政策,以让学校成为栽培才华各异学生的教育机构。
要看最快最熱資訊,請來Follow我們 《東方日報》WhatsApp Channel.
